产品展示
从实战看美军是怎么玩电子战的,高深莫测
发布日期:2025-07-12 14:28:25 点击次数:131

前言:虽然电子战经常被提及,但许多人对其实际操作并不了解,往往以为电子战只是简单的干扰敌人,让对方无法反击就轻松获胜。本文通过海湾战争为例,讲解美军如何运用电子战技术。

第一节:侦察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悄然越过科威特边界,迅速包围并分割科威特军队,标志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就在伊拉克军队行动的同时,美国空军第55战略联队的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从希腊的海伦尼科基地起飞,飞越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经过数小时的飞行,抵达科威特南部,开始监听伊拉克军队的无线电通信。到8月6日,美国决定参战,48架F-15战斗机从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直飞沙特的宰赫兰空军基地,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空运。

接着,超过20个战斗机中队和一架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到达沙特。美国空军战术司令部的检察长亨利准将接到任务,成立了一个电子战参谋小组,在利雅得空军指挥中心支援美军行动。随后,EF-111电子战机、F-4G“野鼬鼠”攻击机和EC-130“罗盘呼叫”通信干扰机陆续到达。EC-130“罗盘呼叫”通信干扰机被部署在阿联酋巴亭机场,亨利准将由此能够开始收集伊拉克防空系统的战斗序列数据。

伊拉克的“卡里”综合防空系统是由法国资助建设的,设有位于巴格达的空防指挥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并配备了法国制造的大型KARI计算机与控制网络。该系统控制着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和70多个防空指挥报告中心,每个防空指挥中心又掌控着多种雷达。各作战中心都隐藏在钢筋混凝土掩体中,并通过数据链、无线电和有线电连接,整个系统依赖这些设施为空军提供指导和指挥。为了保障这些雷达系统的安全,周围还部署了大量的防空武器。

整个防空系统包括160架战斗机和254个防空导弹阵地,能够执行搜索、分析、传达目标信息并实施截击任务。系统内配备了1000多部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8、萨姆-9、萨姆-13导弹发射架,此外还有“罗兰特”和“霍克”等中高低空防空导弹系统,以及7000门高射炮和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这些防空设施为伊拉克提供了密集的防空火力,特别是巴格达地区,防空火力密度远超过苏军在东欧的布防。

为了识别“卡里”防空系统的弱点,美军派出了E-3、RC-135、E-2、TR-1、EP-3等电子侦察飞机,并利用“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进行侦察。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在沙伊边界活动,故意激起“卡里”防空系统的反应,并跟踪其数据传输路径,从中获取了防空系统的工作方式、雷达和防空导弹的位置、频率等参数,进而绘制出防空系统的配置图。美军发现其中一个作战中心只与国家防空指挥中心通信,从不与邻近的作战中心互动,这成为突破防御的一个关键点。事实上,1981年以色列曾通过该空域炸毁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伊拉克的指挥体系高度集权,决策权集中在最高层,下级单位没有自主权。美军因此意识到,若在攻击巴格达之前摧毁这个作战中心,其他作战中心将不会知道,造成了该作战中心成为突破口的关键。为验证其反应能力,美军派出了F-117A隐形战斗机进行试探,但该作战中心未作出任何反应。与此同时,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发现伊拉克的雷达系统既有法国制造的设备,也有苏联的设备。美军已针对苏联雷达制定了有效的对策,而法国不仅提供了雷达的弱点,还泄露了“卡里”防空系统的布局与运作情况。

由于防空系统中的地下光纤很难被发现,也难以通过情报行动截获信号,法国公司在建设这些系统时掌握了关键节点和转换装置的位置。接下来的几个月里,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与EP-3电子侦察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侦察,监听并定位伊拉克的指挥部和防空设施,精确分析其位置与性能,成功确定了防空设施的布局和反应特性。

伊拉克的陆军通信以甚高频话音无线电为主,营与师部之间通过高频莫尔斯码通信,师部与军司令部之间使用高频电传线路。通过对各种信号的监听,美军能够推测出其规模和重要性,尤其是当“直流”雷达信号被接收到时,意味着该位置部署有高级指挥单位。虽然美军无法获取分布在沙漠中的、不开启雷达的导弹位置,但侥幸的是,这些导弹主要用于保护共和国卫队,而非常规部队。

第二节:准备

接下来,美国的电子战模拟器和空军电子战评估模拟器根据收集到的情报进行编程,对所有的电子战设备和战术进行了试验。作战主任科德少将的任务是指挥“电子战假想敌中队”检查飞机上电子战系统的能力。这些电子战设备中有90%处于良好状态,尽管有些设备存在小问题,然而问题更严重的是陆军航空兵的情况。陆军航空兵的军官几乎没有电子战的知识,许多飞行员没有接受过电子战训练,也未曾使用过干扰机和雷达告警接收机。

由于电子战设备属于保密装备,必须在停放时进行严格警卫,而陆军航空兵认为这样过于麻烦。因此,很多直升机并未安装这些设备。运往波斯湾的790架直升机中,只有150架配备了电子战设备,并且大部分设备存在故障:一些导线没有接上,部分导线松动,接头已经生锈。这些设备只能在装船时进行临时安装。海军陆战队派出一个设备小组前往沙特,对每个部队逐一更换电缆、接头,并安装电子战设备。为了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及时使用,厂家加班生产,并绕过官方优先分发系统,将设备通过保密集装托盘装上运输机直接运送到宰赫兰机场,再通过直升机运输至各部队。

设备小组还组织了电子战知识应急培训班,演示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信号发生器模拟被伊拉克防空武器锁定的信号。为了对付伊拉克的苏制SA-14和SA-16单兵防空导弹系统,美军还将桑德斯公司尚未通过试验的ALQ-144有源红外对抗系统投入生产,赶在战争开始前为274架阿帕奇直升机中的三分之二安装上。地面战役开始前,132架OH-58D和465架UH-60“黑鹰”直升机也装配了ALQ-144系统,但陆军航空兵大规模装载电子战设备仍是首次,没人能确定这些设备的效果如何。

第三节:突击

1991年1月16日6时35分,美国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第2轰炸联队的7架B-52战略轰炸机携带7枚AGM-86空射巡航导弹提前起飞。1月17日凌晨1点,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攻击直升机营的8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2架空军的MH-53J特种直升机从沙特艾茹夫机场起飞,以每小时120海里的速度飞向70英里外的两个预警雷达站。这些雷达隶属于努海卜作战中心,也是第一节提到的突破口。选择直升机的原因是它们能够进行重复攻击,确保成功摧毁目标。

1时31分,美国海军发射了52枚“战斧”巡航导弹,7架B-52战略轰炸机也向摩苏尔发射了35枚巡航导弹。2时15分,攻击机群开始向伊拉克进发。每架飞机都配备有雷达告警接收机和有源干扰机,突击飞机的队伍中还包括EF-111和EA-6B电子战机以及携带AGM-88反辐射导弹的F-4G攻击机。在攻击机群的前方,38架从沙特边界发射的BQM-74诱饵靶机也在执行任务。同时,海军的A-6飞机也发射了大量空射战术诱饵。

2时38分,阿帕奇直升机到达了雷达站附近,发射了27枚“狱火”导弹、100枚70毫米火箭和数千发30毫米炮弹,摧毁了这两个雷达站。巡航导弹也精准地击中了重要目标。几枚战斧导弹飞近伊拉克的电力网发电厂和变电站,并释放出大量碳纤维,这些碳纤维飘落在高压输电线上,导致了短路和跳闸。由于电力供应中断,防空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崩溃,直到备用发电设备启动后才恢复,但系统停止工作期间已丢失了部分信息。

2时51分,来自第37战斗机联队的两架F-117A隐身战斗机使用2000磅的激光制导GBU-27炸弹摧毁了距离两个雷达站30海里的努海卜防空作战中心。随后,其他F-117A战斗机从阿帕奇直升机打开的缺口飞向巴格达,开始袭击指挥所、通信中心、机场和其他关键目标。3时2分,第一批“战斧”巡航导弹到达巴格达。3时15分,6架BQM-74靶机和32架“塔尔德”诱饵滑翔机也抵达了巴格达。BQM-74无人驾驶飞机原为靶机,在加装角反射器后,能够模拟敌机信号并逼真地模拟飞行动作。

随后,由12架F-4G攻击机、2架EA-6B电子战机、10架F/A-18和8架A-7攻击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开始执行任务,这些飞机都携带了反辐射导弹。随着EF-111和EA-6B电子战机的干扰,伊拉克雷达在探测到靶机和诱饵后误以为大规模空袭即将到来,开启了大量雷达系统进行捕捉。地空导弹接连发射,而击落的却全是诱饵。3分钟后,F-4G攻击机利用APR-47信号侦察仪锁定了大量敌方雷达,并迅速发射反辐射导弹,目标雷达在25秒内消失。

虽然美军的反辐射导弹和电子战设备限制了干扰和攻击的带宽,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因混乱和瘫痪几乎无法提供有效的预警和指挥。伊拉克的战斗机因丧失了空情保障和指挥引导,许多飞机在空中混乱飞行,最终被击落。尽管伊拉克空军尽力反抗,击落了47架美军飞机,但仍难以应对美国空军的优势。在伊拉克战斗机的空战中,尽管击落了3架米格-29、3架幻影F-1和2架米格-21,伊拉克的空军无法改变战局。

面对强大的美国空军,只有七十年代技术水平的伊拉克空军自然如同小鸡对抗老鹰,在如此悬殊的力最对比下伊拉克还是击落了47架飞机,美国空军也并非无懈可击,只是伊拉克没能够利用美国空军的问题,如1月19日美军派出规模空前的Q编队在巴格达市区攻击时陷入混乱,被击落2架F-16,如果伊拉克抓住战机,几乎可以全歼Q编队,Q编队的教训在美国防部的《海湾战争空中力量调查》中有专门篇幅描述,美国空军学院也此战例作为重要的教材。

第四节:支援

尽管美军投入了超过60架电子战飞机,仅在首晚就发射了超过200枚反辐射导弹,成功重创了伊拉克的综合防空系统。伊拉克的密集防空网因此被打通,形成了一条超过100公里的安全走廊,后续的攻击机群便能够飞过这条走廊,随后分散攻击各个目标。然而,在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下,伊拉克依然有部分雷达开机并击落了数架美机。这些雷达频繁转移阵地,且通常仅在较少的频段内值班,使得美军在四天内依然无法完全确定伊拉克电子战斗序列的布局。

伊拉克的电子战斗序列中大约有200多部雷达,美军不清楚已经摧毁了多少雷达,也无法确定还有多少雷达没有开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未曾发射信号的雷达。于是,美军出动了RC-135W“铆钉”电子侦察机和EC-130H“罗盘呼叫”通信干扰支援机来搜集伊拉克的信号情报。通常情况下,这些飞机需要在指定的巡航区域内飞行12至24小时,每四天飞行三天。EC-130H上的“铆钉火”(RivetFire)通信干扰系统能够干扰甚高频、特高频以及更高频段的通信,也可以在接收到信号后进行编程,以便根据预设准则进行信号的搜索和选择。

操作员通过筛选信号并确定目标后,将目标信息交给干扰任务指挥官。指挥官根据目标的武器类型和位置分类,并通过切换干扰天线,将干扰信号向左或向右辐射,实施电子干扰,同时将信息通过卫星传送至地面指挥站。RC-135W“铆钉”电子侦察飞机配备了最新研制的“战术信息广播设备”,可以通过保密链路向空军作战中心报告其发现的情况。

在空军作战中心,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来自R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传回的图像,以及来自空中预警机的空中跟踪数据。当伊拉克的飞机被击落时,屏幕上的飞机符号会消失,并会在数据库中进行记录。作战中心的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图钉表示不同种类的雷达。当确认某个雷达被摧毁时,相关图钉会被移除;如果雷达位置发生变化,新位置会标记出来。在38天的空袭中,联合多国部队每日出动2650架次,摧毁了伊拉克的26个指挥中心和75%的指挥通信系统,最终完全摧毁了伊军的抵抗意志。

五:结语

虽然许多人仍在为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强大表现感到震惊,但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却指出:“中国每年增加240架战斗机,而美国仅增加不到70架,未来中国在空中力量方面将超越美国。”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上将也表示:“经历了三十年的衰退,美国在未来的电子作战中将变得脆弱无力。”

原因很简单:首先,电子战战术是有限的,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模仿。其次,美国拥有的电子战飞机,今天中国也已具备。最后,没有哪种电子战技术能够长期保持优势,资金投入较多的一方,往往会在技术竞赛中领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