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网友在绝味鸭脖买鸭舌的经历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他看到鸭舌标价 89 元,以为是一斤的价格,结果结账时才发现这竟然是半斤的价格!小小一袋鸭舌就花了 63 块钱,比预期贵了一倍还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网友晒出的图片可以看到,绝味鸭脖的价签上写着 "鸭舌 89.00/250g"。很多人看到 89 元这个数字,自然而然就会以为是一斤(500 克)的价格,毕竟我们平时买东西都是按斤算的。
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价格对应的重量是 250 克,也就是半斤。这样算下来,一斤鸭舌的价格其实是 178 元!这个价格确实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商家是怎么回应的?
有记者以顾客身份联系了武汉一家绝味鸭脖门店,店员解释说:"所有的商品都是写的半斤的价,是按 250 克去标的,一直都是这样子的。"
这个解释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很有问题。因为它利用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来误导我们。
这种套路不止绝味一家
其实,这种 "数字大、单位小" 的标价方式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杨国福麻辣烫:绿豆芽标价 2.88 元 / 50g,折算下来就是 28.8 元一斤,比山姆会员店贵了好几倍!
泸溪河糕点:原味小贝标价 23.9 元,消费者以为是一斤的价格,结果是半斤的价格。
各种熟食店、干果店:很多散装食品都用 100g、200g、250g 作为计价单位,让你乍一看觉得不贵,买完才发现上当了。
为什么商家要这么做?
商家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价格看起来更便宜,吸引消费者购买。
当你看到 89 元这个数字时,可能会觉得还能接受,但是如果直接标 178 元 / 斤,很多人可能就不会买了。商家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用小单位来掩盖真实的高价。
这算不算价格欺诈?
根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 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虽然商家标明了 250g 这个单位,但是字体往往很小,很容易被忽略。这种做法虽然在法律上可能没有明确的违规,但在道德上确实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消费者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消费者能做的就是:
1. 仔细看价签: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价格对应的重量单位,不要只看数字。
2. 学会换算:如果看到用克作单位的价格,可以快速换算成斤来比较。比如 250g 就是半斤,价格要乘以 2 才是一斤的价格。
3. 理性消费:不要被看似便宜的价格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购买。
我们需要统一的标准
很多网友都呼吁,希望市场监督部门能够出台统一的规定,要求商家按斤或者公斤来标识价格。毕竟我们中国人习惯了用斤来计量,这样更符合我们的消费习惯。
如果一定要用克来计价,也应该在显著位置标明对应的斤价,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买的东西到底多少钱一斤。
商家应该诚信经营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虽然这种标价方式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损害商家的信誉,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希望更多的商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用更透明、更诚信的方式来经营。毕竟,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明明白白,才能赢得他们的长期支持。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
现在去买东西,尤其是散装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价签上的计价单位。不要被表面的数字迷惑,要学会换算,避免花冤枉钱。
如果遇到明显的价格欺诈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督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