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产电影圈里的“草根逆袭”,大鹏绝对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当年《煎饼侠》横空出世,谁能想到这个从网络小品走出来的小伙子,一下子把票房拉到了12亿?那时候,大鹏就像突然抽中SSR卡的新手玩家,让无数同行直呼“这运气,简直开挂!”可惜,这张SSR似乎用了一次就没再发光。之后的大鹏,再也没有复制过当年的奇迹,《长安的荔枝》本以为能让他王者归来,结果却成了“荔枝味儿”的遗憾。
其实,大鹏的问题并不新鲜。娱乐圈里“一招鲜吃遍天”的例子不少,但真要一直靠同一套配方收割观众,那还不如去开奶茶店。观众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煎饼侠》的成功更像是一场意外惊喜,而不是稳定输出。从爆款到平淡,这背后折射的是创作者创新力和持续打磨能力的考验。
反观陈思诚,这位也是青年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早期做演员时,说实话,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时候,“男主角”身份有点像朋友圈点赞——看着热闹,其实没人记得。但自从《北京爱情故事》火了以后,他彻底转型幕后,把自己活成了中国电影IP制造机。《唐人街探案》系列一炮接一炮,每次上映都让电影院老板乐得合不拢嘴,总票房加起来已经突破140亿!可以说,陈思诚不仅会拍,还懂怎么抓住大众心理,用系列化、类型化牢牢锁定市场。这操作,就跟玩斗地主总能抓到好牌一样,让人服气。
两个人,同样是青年导演,同样都是草根起步,为啥差距越来越大?这里面既有个人才华,也有战略选择上的分野。大鹏习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故事,但容易陷入自我重复;而陈思诚则擅长组建团队、打造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他们俩,一个更像单打独斗的江湖游侠,一个则活脱脱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这种差异,在作品影响力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是不是运气问题?其实在娱乐圈里,“运气”只是给努力找个台阶下罢了。如果每次都靠天吃饭,那饭碗迟早要碎。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持续学习和拥抱变化。《煎饼侠》的辉煌证明了草根也能翻身做主人,但如何保持创新才是真正难题。而《唐人街探案》的成功,则说明只有不断升级打法才能笑到最后。不然就只能在家看别人领奖杯,然后默默把泡面桶洗干净再利用。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偶尔冒头的新星,更需要稳扎稳打、持久发力的一线创作者。如果所有导演都学会更新自己,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一夜爆红,那么国产片市场自然不会只剩下一地鸡毛和冷板凳。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可以原地转圈跳舞,但别指望别人永远围观。”
所以,如果你也是正在奋斗路上的普通人,不妨想想:我们到底该追求一次性高光时刻,还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那些年少轻狂拼出来的成绩固然耀眼,可真正让人敬佩的是十年如一日地精进成长。不信问问电影院门口卖爆米花的小哥,他见证过太多昙花一现,也见证过厚积薄发后的绽放——哪一种人生,你更愿意选?
是不是所有的人生巅峰,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又或者,坚持深耕与不断突破才是真正值得追逐的目标呢?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