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定位细分市场
TW-300(Tourism Wing)是宇领星际公司针对特定场景研发的3座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其性能参数体现出鲜明的场景化特征:
载重能力:最大有效载荷270kg,采用1+2座舱布局(1名驾驶员+2名乘客)。
飞行性能:巡航速度100km/h,最大航程50km,实用升限1000米。
动力系统:4组涵道风扇提供垂直升力与推进动力,斜置尾翼电机兼顾巡航效率。
起降条件:支持陆地/水面垂直起降,抗风能力6级,环境适应性较强。
能源系统:高倍率快充电池组,支持5分钟充电满足单次起降循环需求。
与主流eVTOL追求200km以上航程的设计不同,TW-300的50km航程恰好覆盖典型景区运营半径(如千岛湖景区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公里),体现出精准的产品定位策略。
二、宇领星际的技术积淀
宇领星际(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虽属行业新锐,但核心团队融合了航空、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跨界经验:
技术背景:创始人团队来自中航工业、新能源车企及物流无人机企业,具备飞行器总体设计、电驱系统与运营管理的复合能力。
研发投入:累计融资4.5亿元,研发人员占比70%,已申请涵道气动设计、水陆两栖布局等相关专利23项。
试飞进展:截至2025年8月,原型机已完成500小时试飞,包括极端环境下的水面起降测试。
三、创新构型突破传统局限
1. 水陆两栖构型创新
采用船体机身+四浮筒设计,未设置断阶式船底,通过涵道风扇离水高度控制和浮体稳定性设计,实现水面平稳起降。
相较传统水上飞机需滑跑起降的方式,垂直起降能力显著降低对水域条件的要求。
2. 紧凑式气动布局
翼展9m(折叠后7m)的紧凑设计,结合拱形地效翼与涵道内置技术:
机翼内嵌涵道减少外部气动干扰;
前飞时利用翼身耦合效应形成高压气垫,提升地效飞行效率;
无舵面设计简化机械结构,通过多动力单元差动控制实现姿态调整。
3. 安全性能提升
涵道包裹设计避免人员接触螺旋桨,符合景区运营安全要求;
双绕组电机/双电机备份,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正常飞行;
水面迫降时可持续漂浮航行,配套应急导航系统引导至岸边。
4. 快充运营模式
采用超级快充技术,5分钟充电支持50km航程,日均可实现50架次起降,单机日运营能力达150人次,显著提升资产利用率。
四、主要应用场景
1. 景区立体观光
解决传统观光直升机噪音大、需专用起降场的问题,支持:
水面起降避免陆地用地审批限制;
掠水飞行(距水面3-5米)提供独特体验;
悬停观景模式,结合AR导览技术。
2. 航空俱乐部运营
三座布局允许教练员同时指导2名学员,培训效率提升100%;
水面起降特性降低学员心理压力,事故风险较陆地训练降低60%。
3. 应急救援响应
在洪涝灾害场景中:
可直接降落水面实施救援;
涵道设计避免水下杂物缠绕;
50km半径覆盖主要城市水域网络。
4. 特种物资运输
针对医疗标本、紧急配件等高价值物资,提供点对点运输服务,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开展试剂运输试点合作。
五、发展前景与挑战
市场机遇:
中国拥有5A级景区306个,其中水域型景区占比47%,潜在需求约3000架。
低空经济政策持续放开,2024年新增400个临时起降点中35%临近水域。
电池技术发展预计使航程在2030年提升至100km。
面临挑战:
1. 适航审定需针对水陆两栖特性新增多项验证科目,周期可能延长。
2. 超级快充对电网要求较高,景区基础设施需同步升级。
3. 单机造价约300万元,需通过高周转运营降低单位成本。
技术演进方向:
2027年计划推出增程版TW-350,航程提升至80km。
开发无人驾驶版本适应夜间物流场景。
探索氢燃料电池增程方案。
结语
TW-300通过水陆两栖构型创新,成功开辟了传统eVTOL未充分覆盖的应用场景。
其50km航程虽看似局限,却精准匹配了景区运营、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真实需求,体现出宇领星际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
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政策红利的释放,这种聚焦特定场景的产品策略或将成为中小型eVTOL企业突破巨头竞争的有效路径。
未来能否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关键在于适航认证进度与运营成本控制的平衡,其发展历程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薛海相,空军第37期飞行学员,毕业于空军第五飞行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军事学硕士,历任航空兵部队作训参谋、勤务连连长、团指挥所所长,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研究生处参谋,空军政治工作部空军报社编辑,海军作战支援舰某支队防险救生船大队副政委。2016年转业进入通用航空领域,2021年创立正浩通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