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 天认怂!美国关税战崩盘中国三张王牌打出战略喘息期
发布日期:2025-08-24 00:55:27 点击次数:82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 7月底还在叫嚣“中国必须接受100%关税”,8月20日突然改口:“对当前10%的关税安排非常满意! ”

这场态度180度大转弯只用了20天。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终于看清的现实:关税战再打下去,美国会先崩。

一、从嚣张到认栽:美方态度过山车

今年4月,特朗普刚上台就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放话要“终结中国不公平贸易”。但8月12日,他在关税暂停期最后一刻签字,同意延长90天,只保留10%基准关税。更戏剧性的是财长贝森特。 7月31日,他还在暗示要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对中国石油贸易动手,扬言“中国会接受100%关税”。

结果20天后,他公开宣布:“当前关税安排令人满意,11月前必须维持稳定。 ”这种光速认怂,连美国媒体都直呼“罕见”。中国外交部只冷淡回应:谈判必须基于“平等互惠”。中方同步暂停了部分反制措施,但对16家美国企业维持出口管制审查——包括波音、英特尔等巨头。明眼人都懂:这是给美国留了道“紧箍咒”。

二、美国认输的三大真相

1. 自家后院先着火

特朗普的高关税直接让美国通胀飙到8%。

超市里牛肉涨价40%,汽油每升破9元人民币,底层民众在社交平台刷屏“活不起”。更惨的是企业。半导体工厂因缺少中国稀土停产,制药商急寻替代原料,波音股价一周暴跌12%。爱荷华州的大豆烂在地里,德州牧场主把滞销的牛肉堆到州议会门口。农业州选民举着“特朗普背叛农民”的牌子包围白宫——这些人可是他的铁杆票仓。

2. 盟友集体“反水”

美国最崩溃的是:盟友全跑了。欧盟悄悄成立“新能源汽车工作组”,宝马、大众争相入股中国电池厂;德国总理舒尔茨在电视采访中直接开怼:“对华脱钩是自杀行为”;更狠的是东盟——通过RCEP协议,他们取代美国成了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特朗普的“对华包围网”,还没织完就散了架。

3. 中国反制打到七寸

美方原以为中国会像2018年那样忍气吞声,没想到撞上铜墙铁壁。

第一张王牌:稀土管控。

中国没全面禁运,而是玩起“精准控制”:12家企业恢复出口,16家继续审查。美国军工企业连夜开会,F-35战机的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停工待料。

第二张王牌:关税底线。

中方咬死10%关税不松口,比贸易战前还高。苹果、特斯拉等美企默默消化成本,最新财报显示:它们在华利润缩水15%。

第三张王牌:直戳痛点。

谈判桌上,中方把芬太尼关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列为核心议题。当美国放宽H20芯片出口时,中方立刻曝光其安全漏洞,约谈美方代表——所谓让步,不过是问题产品清库存。

三、90天休战期暗藏刀光剑影

虽然中美发表联合声明首次写入“相互尊重”,但博弈远未结束。特朗普坚持保留10%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美商务部长仍在放风“可能重启制裁”。中方则继续审查16家美企,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悄然升至35%——美元霸权墙角正被挖松。

最微妙的是稀土战场。

中国稀土集团官网每日更新“出口企业白名单”,12家获许可的企业连夜加班发货,而洛克希德·马丁的供应商仍在审查名单上。

这种“松一批、卡一批”的策略,让美国企业界分裂成两派:农场主游说团催促政府妥协,军工集团却要求更强硬——特朗普的办公桌上,抗议信已经堆成山。

四、谁在真正付出代价?

加州奥克兰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货轮排队等待卸货的场景重现。但这次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商家抢在90天休战期结束前囤货。沃尔玛采购总监私下抱怨:“10%关税已经让玩具涨价30%,若再加税圣诞季全完蛋。

更荒诞的是美国芯片业——

为绕过中方管制,英伟达特供版AI芯片性能缩水40%,价格却贵两倍。硅谷工程师自嘲:“我们在帮中国测试阉割版产品。 ”而在华盛顿,一场秘密听证会正在举行。半导体协会出示数据:对华断供导致美国芯片企业损失170亿美元,裁员超万人。议员们争吵到深夜,最终结论被路透社曝光:“中国用稀土和供应链卡住了我们的脖子。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