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雅万高铁一票难求,印尼希望延长5倍,我方为什么不接这订单?原因很简单
发布日期:2025-08-21 22:10:38 点击次数:92

为什么一条在印尼火得一塌糊涂的高铁线,中国却在延长它时选择了拒绝?

雅加达火车站里的场面,连很多中国人看了都会惊讶。列车进站前,站台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家举着手机拍照直播,像在参加一场大型明星见面会。雅万高铁自开通以来,不到两年就累计吸引了540万人次乘坐,节假日一票难求。年轻人把坐高铁当成周末旅行打卡的新潮流,社交平台上更是各种短视频刷屏。本来一部分人对这条高铁还有点质疑,如今又纷纷晒出“坐上高铁的第一张票”,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印尼媒体甚至称它是“新时代的国家名片”。

有了这样的“爆款”成绩,按照很多人的想法,下一步就该加速扩建,延长至泗水,打造贯穿爪哇岛东西的高铁大动脉。但现实并不这么简单。印尼政府确实提出了这个设想,线路全长将达到588公里,可中国方面的态度却很谨慎,甚至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接手这个巨额项目。真正的原因,藏在项目背后的风险结构里。

雅万高铁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投融资模式——PPP,也就是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具体来说,这条高铁由中印尼合资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大约45亿美元贷款,但印尼政府在合同里没有提供主权担保。

换句话说,融资风险主要由企业承担。这在国际高铁合作中非常罕见,它要求投资方必须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心里有数,否则一旦亏损,就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损失。在这种模式下,贸然追加投资去修延长线,无异于在不确定的地基上加盖新楼。

更重要的是,从雅加达到泗水的延长段,建设成本将远高于现有线路,而沿线人口密度、经济活跃度和客流预测又明显不足,回本周期可能更长。加上印尼近年来政策变化频繁,土地征用、地方审批等问题都需要时间磨合,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数。中国企业选择先把现有的142公里运营好,再考虑下一步,不是畏惧,而是聪明的风险控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雅万高铁的故事只停留在热闹的票房数字上,它背后的技术转移和本土化成效,远比外界想象中亮眼。施工期间,中国不仅带去了CR400AF型动车组,还帮助印尼搭建了完整的运营培训体系。

160多名印尼本土司机在这里成长起来,大批乘务、维护、安全管理人员也完成培训,部分团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检修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设中大量采用本地钢材、水泥和劳动力,本地采购金额高达51亿美元,这不仅节省了项目成本,还带动了印尼铁路相关产业链的升级,让更多普通人和企业从中受益。

雅万高铁的成功运营,也在区域内引起了不同反应。2025年3月,中国企业刚刚中标泰国高铁重要区段的建设,而就在不久前,越南的高级别代表团也专程飞到印尼实地考察,希望借鉴雅万的建设与运营模式。这条高铁变成了中国高铁技术在东盟的一块活广告,证明它不仅能跑得快,还能落地运行、带动本地产业,这在东南亚市场是一种极有说服力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在面对这些新的合作机会时,同样展现出一种明显的转变:不再一味追求项目规模和签约速度,而是更强调可控风险和稳健推进。过去,外界可能觉得中国高铁的目标是“先铺出去再说”,但现在的策略显然不同了。雅万高铁的案例让中国更清楚地认识到,把现有项目打造成成功的样板,比同时展开多个新项目要更有价值,尤其是在像印尼这样存在政策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国家。

所以,当印尼提出将高铁延长到泗水的计划时,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先稳住,再谈扩展。原因很直接——142公里的雅万高铁还没实现盈利,泗水延长段的投资风险没法忽视,本地运营团队还在提升能力,贸然上马只会增加未知的负担。比起短期的项目数量,中国更看重长期的可持续和安全回报。

在热闹的站台之外,这其实是一场关于战略节奏的较量。会放慢脚步的,不是跑不动的人,而是已经学会掌握方向的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