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阜淮铁路标段箱梁架设收官,皖北高铁网络步入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5-08-21 09:23:55 点击次数:150

最后一榀箱梁落在桥墩上的时候,现场机械声短暂停歇。8月18日的这次施工收尾,意味着阜淮铁路3标段跨青阜线特大桥箱梁架设全部结束。799榀箱梁铺设完成,不是简单叠加。每榀长32.6米、宽12.6米,重量逼近700吨——这样的庞然大物要精准定位,考验的不只是设备。

据亳州晚报报道,中铁二十四局项目团队针对大吨位箱梁施工特点制定了专项方案。梁场分部总工钟磊提到,他们经过反复论证才确定执行细节。箱梁架设往往被视为桥梁建设的骨架工程,一旦有偏差,后续无砟轨道和桥面系施工都会受阻。现在来看,这套方案压住了风险。

目前全线箱梁架设进度已达88%,站前4个标段中3个已经完成。按照计划,2026年1月将实现全线架梁结束,之后全面转向无砟轨道和“四电”工程。节奏确实在加快。

阜淮铁路正线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从阜阳西站一路延伸至双堆集站。它由省投资集团协同四市共同出资,算是一条多方共建的地方性高铁。但意义不仅在于交通增量。

皖北地区的高铁覆盖一直存在空白,蒙城、利辛两县至今未通高铁,这在长三角区域内已属少见。阜淮铁路一旦投运,直接填补的是地理版图中的缺席者。从区域经济角度看,这条线路短却关键——它串联亳州、宿州、淮北,同时衔接商合杭与淮宿蚌铁路,构成网络化节点。

我们常说交通项目要支撑国家战略,但落到实处无非是时间与空间的压缩。阜淮铁路把县市拉进高铁网,皖北至长三角城市群的时间距离会明显缩短。这或许能缓解产业转移中的区位劣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项目的效益释放往往滞后。路通了,人会不会留下、企业肯不肯来,仍需要配套政策跟进。

另一方面,区域铁路建设中的管理协作也值得讨论。跨市项目历来难在协调,而阜淮铁路由省一级统筹、地方出资、中铁二十四局承建,这种模式在安徽近年交通工程中已多次出现。优势是责任主体清晰,但多方博弈下,工期与成本控制依然敏感。明年年底能否如期通车,还要看后续施工能否保持同样精度。

箱梁架完只是阶段成果,后面还有更细腻的工序。无砟轨道铺设要求毫米级误差,电气化、信号系统也得严丝合缝。阜淮铁路设计时速高,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影响运营安全。

修铁路从来不只是铁轨和桥梁的事,它改变地理,重塑经济节奏,也测试着工程管理的上限。皖北需要这条铁路,但更需要它真正跑起来、用得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