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劳动部制定的专项配额规划,到2025年底,赴俄就业的印度工人数量将突破7万大关。这一明确的数字目标,标志着印俄近期即将签署的人员流动协议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印度工人将主要填补俄罗斯建筑、纺织行业的人力缺口,而机械、电子领域对印度技术工人的需求正持续攀升,一场精准对接的劳务合作正为双边经济注入新活力。
7万配额的设定,精准契合了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需求。近年来,俄罗斯建筑行业迎来热潮,远东开发、基础设施升级等重点项目密集推进,加上国内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一线施工人员缺口长期难以填补。印度建筑工人以吃苦耐劳、技术娴熟著称,且人力成本相对适中,成为俄方填补缺口的理想选择。纺织行业同样如此,俄罗斯本土纺织业复苏急需熟练工人,印度作为纺织业大国,海量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能快速适配俄方生产需求,缓解行业“用工荒”。
更值得关注的是,需求结构正从传统行业向技术领域延伸。随着俄罗斯制造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加速,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等领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印度在工程技术教育领域积淀深厚,培养了大量掌握机械操作、电子维修、自动化控制等技能的专业人才,恰好匹配俄方的技术岗位缺口。有俄媒预测,未来赴俄的印度工人中,技术型人才占比将逐步提升,从“体力补充”向“技术赋能”转变,为俄罗斯相关产业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对印度而言,7万就业配额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契机。印度拥有庞大的适龄劳动力群体,建筑、纺织、机械等行业的劳动者竞争激烈,赴俄就业能为他们提供薪资更高、发展空间更广的机会。据估算,这些印度工人每年将向国内汇回数十亿美元劳务收入,直接提振民生经济。同时,技术工人在俄积累的先进行业经验,回国后将反哺印度本土产业,助力相关领域技术升级。
俄罗斯也将从这场劳务合作中收获多重红利。除了快速填补人力缺口、保障重点项目推进,印度工人的引入还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建筑、纺织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技术领域,印度技术工人的加入将加速俄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弥补本土技术人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7万印度工人在俄工作生活,将进一步拉近两国民众的直接交流,为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更坚实的民意基础。
为确保合作顺利推进,俄印双方需做好配套保障。俄方已计划优化签证办理流程,为印度工人提供便捷的工作许可通道,并明确薪酬标准、劳动保护等权益保障条款;印方则将开展针对性语言培训与技能提升课程,帮助工人快速适应俄罗斯的工作环境与文化氛围。这些举措将有效化解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潜在问题,让劳务流动更有序、更可持续。
7万印度工人赴俄就业的规划,不仅是印俄人员流动协议的核心落地举措,更是双边务实合作深化的生动体现。从传统行业的人力补充到技术领域的能力协同,这场劳务合作正实现精准供需对接,既解俄罗斯“用工之渴”,又纾印度“就业之困”。随着配额逐步兑现,印度工人将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而印俄之间的合作也将从能源、军事等传统领域,延伸到民生就业的纵深层面,开启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