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KK园区遭炸后,缅北出现“第二次招募潮”
发布日期:2025-11-23 10:57:31 点击次数:163

烟雾还没完全散去,炸弹留下的碎片还零散在缅北妙瓦底的土地上,不过,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人才争夺”已经悄悄展开了。

10月下旬,缅甸国防军对克伦邦那个臭名远扬的KK园区展开了清剿行动,查查了超过一百栋房屋,抓到2198个涉诈涉赌的人士。这座被叫做“人口转运贩卖终点站”的诈骗基地,算是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尽管行动结束,但还剩大约2万名之前在KK园区从事电诈的人员没回家,反而又掀起了一股令人震惊的“二次招工”热潮。

缅甸国防军在KK园区的清剿行动可以说是干得挺果断,不光逮了30套“星链”接收器和相关配件,还把整个园区都给查抄了。

消息一传开,国际社会都为之一振,不过那希望的光芒转眼就消散了。

KK园区倒闭一出,掀起了一波大撤退,大约有1500名从事电信诈骗的员工趁机跨境逃往泰国,这批人来自全球28个国家。

其实,这也只是事情的冰山一角。

安全专家估计,KK园区原本的人数大约有两万左右,园区一倒闭,这帮“失业”的电诈人员可不是就此认输的,而是很快被缅甸及周边国家的其他电诈组织给接收走了。

一位电诈从业者对媒体透露,他所在的电诈团队距离KK园区只有3公里左右,靠着每月1400美元的工资诱惑,仅10月23日一天就招募了数百名从KK园区逃出来的人员。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这场奇怪的“二次招聘潮”中,电诈行业的“老手”们竟然变成了黑市抢手的宝贝。

据悉,KK园区倒闭之后,驻扎在附近的武装组织纷纷抢劫园区里的员工,打算把“失业”人员重新安排到别的电诈公司,从中赚取不菲的利润。

没想到的是,有些“老手”的身价竟然高达7万美元。

这种公开标价的人口交易,反映出缅北地区的电诈产业已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黑色产业链条。

组织犯罪活动的问题专家杰森揭示了一个残忍的现实:虽然电诈本身属于违法犯罪,但在当地许多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份工作罢了,就算KK园区被取缔了,他们还是能转到其他电诈窝点继续干。

缅北的妙瓦底之所以变成电诈犯罪的聚集地,跟那儿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

妙瓦底在缅甸东边的国界线上,跟泰国挨着,中间只隔条细细的小河。那边头,有数百个骗局基地,其中最出名的得属KK园区了。

最近几年,缅甸军政府跟克伦邦那边的冲突一直没停过,妙瓦底这块地方,可是由克伦邦的叛军掌控着。

克伦邦里头各种势力盘踞不清,各自牵制着对方,既有反政府的武装力量,也有被政府收编的“民兵”在作恶,这一片地方变成了政府军难以插手的犯罪天堂。

在那里,只要诈骗团伙愿意出钱,便能得到当地军警的“庇护”。

财务压力也是个不能忽视的推动力量。到了2024年,缅甸平均每人的年收入大约是1220美元,可是从事电信诈骗的人每个月工资能拿到1400美元。

有人一个月赚的钱比别人一年还多,这样的收入差距,促使不少人自觉走上了这条违法的路。

其中也有不少被骗到那边的人,虽然这几年我国一直在打击电信诈骗,中缅两国的执法合作也早早开始了。

之前,两边通过合作追捕和打击行动,已经抓了5.5万多名中国籍涉诈嫌疑人,缅北的电信诈骗团伙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不过,有一些涉诈人员为了躲避追捕,就转移到缅甸的当阳、勐休等偏远地区藏匿,重新搭建窝点,重新搞起了诈骗团伙。

KK园区的倒塌曾让大家觉得可能看见了一线曙光,但事实一提醒,情况还得慎重对待。

泰国警方估计,仅是在泰缅边境地区,从事电信诈骗的人数就已经高达十万,即使KK园区被查封,这个庞大的数字依旧让人觉得震惊。

而且,电信诈骗产业已经蔓延到柬埔寨、泰国这些地方,要只是清理缅甸的窝点,可能一部分骗子会被逼着或自己选择转移到别的国家。

东南亚的电信诈骗产业可不是拆掉几个园区就能彻底弄清楚的。

泰缅边境上,天一黑,又是一个夜晚,十几万的电诈人员还在两国交界那边忙活着,新的“招人”也还在不停进行。

以前被KK园区关押的人,现在有不少又陷入了新的诈骗窝点,在每月1400美元的工资诱惑和7万美元的身价刺激下,这黑暗的交易还远没有完结。

“彻底扫除电信诈骗还差得远呢”,这句话可不只是官方说说的,而是这片地方残酷现实的真实写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