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欧制裁切断能源通道!匈牙利无奈低头,寻求老冤家援手
发布日期:2025-11-22 17:01:42 点击次数:135

美欧制裁切断能源通道!匈牙利无奈低头,寻求老冤家援手

美国和欧盟最近动静不小,对俄罗斯石油的限制一波接一波,把匈牙利逼得没了退路。这个在欧盟里出了名“俄油铁粉”的国家,现在彻底被卡住脖子,只能把目光投向那个多年来怎么都看不顺眼的邻居——克罗地亚。

说起来讽刺,过去三年里,布达佩斯那边死守着跟莫斯科的合作不撒手。总理欧尔班公开喊话过好几回,说放弃俄罗斯石油就是自毁长城,不但工业要停工、居民冬天冻脚,加油站的价格分分钟飞上天,到时候谁也扛不起这锅。

可形势变了。现在,美方酝酿的新一轮制裁直接瞄准了给匈牙利供货的关键俄企,一旦落地,这条命根子就彻底掐断。布鲁塞尔那帮人也没闲着,新关税政策呼之欲出,就算还能买到俄油,那成本也是肉疼级别上涨。这下轮到曾经最硬气的人先认怂,开始琢磨其他渠道。

选来选去,其实最近、最方便还是克罗地亚。但两国之间矛盾不少,每次提起对方都是满肚子火气。比如过境费问题,匈牙利早就嫌贵,多次吐槽这是敲竹杠,让进口成本高得离谱。不仅如此,还批评克罗地亚管道系统技术不过关、不够大,“不是咱们不想合作,是你根本撑不起我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这些指责到了克罗地亚经济部长安特・舒什尼亚尔那里完全听不得。他接受采访时直接点破:“这些理由全是借口,就是舍不得从俄罗斯转头。”他还强调,自家的管道产能绝对够用,要是匈牙利真需要,从启动到输送只需几分钟,全程无障碍。

双方互相呛声,其实背后绕不开国际局势变化。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因为乌克兰停火谈判进展慢,对俄罗斯越来越有意见,美方制裁一点没松劲。而欧盟内部淘汰俄能源已经成共识,各成员国步调一致往前冲。在这种环境下,谁还敢单独搞豁免?难度比登月都大。

目前来看,布达佩斯只能抓紧跟美方沟通,希望争取一个特殊待遇。不过圈内人普遍并不乐观,美欧联手施压的大背景下,“特例”基本等于幻想。有分析师直言,现在这场动作就是为了倒逼各国减少对俄依赖,即使提出请求,也八成会被否掉。如果真按计划推进下来,那就剩下一条路:主动找长期关系冷淡甚至针锋相对的邻居开口要资源支持。

这里面尴尬的不止“低头”,其实还有可能让中东欧整个地区能源格局重新洗牌。一边是过去靠便宜稳定的俄罗斯原料保平稳,一边是克罗地亚掌握着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那个大家常提起的“亚得里亚输油管道”。如果两家最终走向合作,一个可以摆脱单一供应风险,一个则趁机提高自己在区域里的存在感,看起来似乎都有收获空间,但过程未必轻松。

专门讲了句客气话:“我们会一直尊重你的历史。”虽然嘴上没明说具体业务,但多少算个积极信号吧。而在技术层面,据JANAF董事会主席斯特凡阿达尼奇介绍,公司随时准备满足MOL集团一年1450万吨原油需求,无论组织还是设备,都齐备到位。他还补充一句:其实之前MOL迟迟不肯换供应商,大部分原因就是能拿折扣价。这话侧面印证了以往那些“挑毛病”更多是一种推托策略,而非真实障碍所在。

当然,再亲近一点都难逃细节上的磕绊,例如到底怎么解决过境费用纠纷,又或者运输过程中如何做到标准统一、安全衔接等等,这些都不是拍拍脑袋就定好的事,需要双方反复拉锯协商才行。从现实角度看,在外部压力之下,两国现在选择抱团,也许真的比继续顶牛更靠谱一些,对于急需稳住民生与产业链条安全来说,没有太多犹豫余地;而对于另一方,则正好利用机会扩大影响力,有望成为周边新兴枢纽节点之一。

有人觉得这一幕很像中东欧能源结构调整的小样板,以前不少国家习惯性依赖俄罗斯出口,如今面对更激烈外部挑战,被迫考虑替代方案和区域协作。当然每一家情况不同,有些转型容易,有些则像匈牙利这样一步步被堵死后才试探性突破旧模式,本质上就是典型危机驱动创新案例之一。但究竟效果怎样,还不好预判,只知道现在所有人盯紧每一步动态,不愿错过任何风吹草动带来的机会或麻烦。

回顾一下全过程,从坚持到底拒绝改变,到最后不得已妥协,然后又要面对长期积怨对象坐下来谈条件,每个阶段都有戏剧色彩。如果没有这场全球范围内的大博弈,也许不会发生这么快、这么突然。“低头”只是表象,更深层次是利益权衡后的结果,也是无数普通家庭生活保障的一部分考量,并非简单外交辞令那么容易解读清楚。当初坚定拥护者如今主动改变立场,在很多体育圈或者政坛新闻迷看来,都挺值得记上一笔,将来再翻出来估计又是一段津津乐道的话题素材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