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一条法案,蒸发1.5万亿!美参议院刚刚捅了“马蜂窝”,科技巨头惨遭血洗,市场全乱套了!
发布日期:2025-11-21 12:55:44 点击次数:176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7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决议,要求终止特朗普的全球征税政策。 然而这场看似胜利的政治表决,却成了资本市场恐慌的导火索。

同一天,Meta股价暴跌11.33%,市值瞬间蒸发2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创下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这场表面上的“政治胜利”,反而暴露了美国经济政策的内耗与撕裂。

尽管参议院通过了终止关税的决议,但这场表决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决议下一步需提交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表决,而众议院领袖已多次阻止类似提案,甚至可能将投票推迟到明年三月。

即便出现奇迹般的通过,国会仍需三分之二绝对多数才能推翻总统的否决权。 这意味着,终止关税的决议几乎注定无法落地。

投票结果暴露了党派内部的裂痕。 四名共和党参议员倒戈支持民主党,其中一位直言“关税政策让美国小企业每周损失30亿美元”。 然而,这种背离党派的举动并未改变大局,反而加剧了政策不确定性。

市场用脚投票的速度比政治博弈更快。Meta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暴跌83%,而罪魁祸首并非业务萎缩,而是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带来的一次性159亿美元税务支出。

这笔巨额支出将Meta的有效税率从12%推高至87%,尽管公司强调这是“非现金支出”,但投资者显然更担忧未来政策对盈利的持续挤压。

焦虑蔓延至整个科技板块。 微软、英伟达等AI概念股集体下跌,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53%。 市场突然意识到,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疯狂投资可能难以兑现回报。

MetaCEO扎克伯格试图安抚市场,称“若AI基础设施过剩,可将算力转售”,但这种解释反而加剧了市场对行业泡沫的怀疑。

就在市场动荡前一天,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但这一举动反而加剧了恐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发布会上坦言,由于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缺失,决策如同“在迷雾中开车”,并暗示12月可能暂停降息。

这一“偏鹰派降息”瞬间浇灭了市场的宽松预期,CME利率期货显示12月降息概率从91%暴跌至74.7%。

棘手的是,美国经济已陷入数据真空。 政府停摆导致GDP、就业、零售销售等关键指标推迟发布,企业被迫在“盲飞”状态下制定计划。

高盛CEO警告,美国债务问题已到“清算边缘”,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公开批评美联储模型“失灵”,甚至宣布将在12月初面试新主席人选,意图重塑央行。

政治博弈的背后,是普通民众和企业承受的代价。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美国消费者最终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企业承担22%,且关税已导致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0.44%。

这与特朗普宣称的“贸易伙伴承担成本”完全相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警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

矛盾的是,尽管参议院试图扭转局面,但现实是关税压力已嵌入经济各个环节。 从加拿大工会抗议美国“掠夺资源”,到巴西起诉关税侵犯主权,国际关系紧绷进一步制约了政策回旋空间。

危机中总有机会。 现货黄金在市场震荡中涨至4024美元/盎司,投资者纷纷涌向避险资产。与此同时,部分财报亮眼的企业逆势上涨:苹果因iPhone销售额预期“两位数增长”盘后涨超5%,亚马逊凭借云业务超预期盘后暴涨13%。

中概股则呈现分化态势。 教育股好未来涨7.32%,但百度、阿里等科技公司普遍下跌。这种反差映射出资本在选择确定性,无论政策如何动荡,业绩扎实的企业仍是避风港。

参议院的表决、美联储的犹豫、科技股的崩溃,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则被同一根线索串联:政策内耗正让美国经济付出实质性代价。 当政治斗争取代理性决策,市场只能以暴跌回应。 而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