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游客扇猴遭猴飞踹还击,游客真把自己当“齐天大圣”了?
发布日期:2025-10-27 12:49:32 点击次数:163

日前,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一名男性游客在贵州黔灵山公园游玩时用巴掌扇击一只猕猴,随后遭到猕猴反击,该视频引发网友关注。10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黔灵山公园获悉,目前还没有收到该起事件的报告,也没有游客反馈。公园方提醒游客不要投喂、挑逗猕猴,文明游玩并保持安全距离。

(10月20日红星新闻)

贵州黔灵山公园的一段5秒视频引发热议:一名男游客主动伸手扇击石栏杆上的猕猴,随即被猕猴挥臂击头、飞踹胸口,这场“主动挑事反被还击”的闹剧,看似滑稽,实则暴露了部分游客文明出游意识的缺失:在自然景区与野生动物相处,从不是“想逗就逗、想惹就惹”,更没人能凭着“任性”当凌驾于生灵之上的“齐天大圣”。

从视频细节与景区回应来看,这场冲突的责任清晰明了。黔灵山公园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园内约1000只野生猕猴未经驯化、野性尚存,且“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导游与当地市民也证实了事发地点确在景区内。游客明知猕猴是野生动物,却无视“保持安全距离”的潜在要求,主动伸手扇击挑逗,本质上是将自己的“玩乐欲”凌驾于动物习性与出游规则之上,最终的“被踹”,更像是野生动物对自身安全的本能捍卫,也给这名游客上了一堂“文明课”。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而是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景区内游客挑逗、伤害野生动物的新闻屡见不鲜:有人为拍视频拉扯孔雀羽毛,有人向动物园猛兽投喂塑料袋,有人用石头砸击景区松鼠……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引发动物反击、造成自身受伤,更破坏了景区的生态平衡与游览秩序。就像黔灵山公园反复提醒的“不投喂、不挑逗、保持两米安全距离”,这些规则从不是“束缚”,而是保障游客与动物安全、维护景区环境的“底线”,可惜总有游客视而不见。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类不文明行为背后,是部分游客“自我中心”的出游心态:认为在景区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把野生动物当成“取乐工具”,把景区规则当成“可有可无的提醒”。却忘了景区不是“私人游乐场”,野生动物也不是“任人摆弄的玩偶”,文明出游的核心,从来都是“尊重”,尊重自然生灵的习性,尊重景区的管理规则,更尊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要杜绝此类闹剧,既需要景区进一步强化宣传与引导,比如在猕猴活动密集区域增设警示标识、安排工作人员巡逻劝导;更需要每一位游客绷紧“文明弦”。出门游玩,欣赏的是山水之美、生灵之趣,而非通过挑逗动物寻求刺激。唯有摒弃“任性”,守住文明底线,才能既保护好自己,也守护好景区的生态与秩序,让每一次出游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体验,而非引发争议的“闹剧现场”。

文明出游不要“齐天大圣”。游客扇猴遭猴飞踹还击,没有“金箍棒”别惹“小猴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