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朔编辑|李朔
《——【・前言・】——》
提起抗美援朝的硬仗,多数人先想到上甘岭、长津湖,却少有人知道华川阻击战。这场仗没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名号,却藏着志愿军最狠的一次“抗命”——师长黄朝天敢顶着彭老总的撤退令,带着全师硬扛美军四个师,只为护住十万战友的后路。翻开58师的战报、老兵的回忆录,才知道这场仗打得有多苦,也有多解气。
一、生死72小时:华川以北的炮声,撞碎撤退命令
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战役的硝烟还没散,志愿军前线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12军、27军的战士们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只能用刺刀拼,炒面袋早空了,有的战士嚼着树皮充饥。美军指挥官李奇微盯着这个破绽,搞出个“磁性战术”:白天用坦克群压阵,晚上靠照明弹搜山,死死咬住志愿军的撤退路线,目标只有一个——华川。
华川不是普通地方,是志愿军东线的“粮道命脉”,仓库里堆着前线急需的弹药,还有几百名伤员没来得及转移。要是美军拿下华川,正在撤退的12军、27军十万大军,就会被拦在三八线以南,成了美军的“瓮中鳖”。
20军58师师长黄朝天,就是这时候接到的撤退命令。他带着部队刚走出华川城,西南方向突然传来“轰隆隆”的炮声——那声音脆得刺耳,不是志愿军的迫击炮,是美军的155毫米榴弹炮。黄朝天赶紧叫通信兵铺开地图,手指顺着炮声方向划过去,一下子攥紧了拳头:炮声来自313高地,那地方本该是友军的防守阵地,现在却成了美军的炮位。
“坏了!美军抄后路了!”黄朝天把地图往地上一摔,身边的参谋们都慌了——军部的电台前一天被炸坏,现在跟兵团联系不上,要是按命令撤退,十万战友肯定要中圈套;可要是不撤,58师九千人孤军阻击,怕是要全军覆没。
参谋长老张劝他:“师长,咱们先撤出去再说,抗命的罪名担不起啊!”黄朝天却抄起望远镜,望着远处冒烟的山头:“我是师长,不是逃兵!战友们在前面流血,我不能看着他们被包围。命令改了,全师就地设防,313高地、280.7高地,这两个山头必须拿下来!”
二、280.7高地:12个兵,守到最后一人
58师的战士们刚从前线撤下来,连口气都没喘,又转头往高地上冲。173团6连2排,奉命守280.7高地,排长卜广德带着12个战士往上爬时,美军的炮弹已经把山路炸得全是坑。战士小王的腿被弹片划伤,鲜血顺着裤管流,却咬着牙说:“排长,我能走,死也死在阵地上!”
刚把战壕挖好,美军的进攻就来了。几十辆坦克在前头开道,步兵跟在后面,密密麻麻像蚂蚁。卜广德让战士们把步枪压在战壕里,等坦克开到离阵地五十米远时,突然扔出手榴弹——“轰”的一声,最前面那辆坦克的履带被炸断,卡在了山路上。
美军的步兵没了坦克掩护,还在往前冲。战士们的子弹很快打光了,卜广德把断了的刺刀绑在枪杆上,喊着“跟我冲”,带着剩下的3个战士扑向敌群。混战中,他的胳膊被美军的刺刀划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却死死抱住一个美军士兵的腰,把人摔下了山崖。
这场仗从早上打到天黑,280.7高地上的泥土被血染红,12个战士最后只剩卜广德一个人。他靠在石头后面,手里攥着最后一颗手榴弹,要是美军再冲上来,就打算跟敌人同归于尽。好在天黑后,173团的增援部队赶了上来,看到阵地上只有卜广德还活着,战士们都红了眼。
三、十三天硬扛:范弗里特的炮火,没轰垮中国人的防线
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被惹急了,他不信一个师能挡住自己四个师。每天天一亮,几十架轰炸机就往58师的阵地上扔炸弹,榴弹炮更是没完没了地轰,有时候一天能打五千发炮弹,把山头削低了两米多。战士们躲在防炮洞里,洞口被炸毁了就用手扒,扒开了再接着守。
黄朝天把师指挥所设在离前线只有一公里的山洞里,每天都要往阵地上跑。有一回,他刚到280.7高地,美军的炮弹就炸了过来,警卫员扑在他身上,自己的腿被弹片炸伤,黄朝天却不管不顾,蹲在战壕里跟战士们一起扔手榴弹:“同志们,咱们多扛一天,战友们就多一分安全!”
58师的后勤线也打得艰难。运输连的战士们推着独轮车,往阵地上送弹药和粮食,白天怕被美军飞机炸,只能晚上走。山东籍运输兵王铁山,车上装着两百发子弹和三十斤炒面,在过一条小河时,独轮车陷进了泥里。他怕耽误时间,干脆把车扛在肩上,蹚着冰冷的河水往前走,等到阵地时,嘴唇都冻紫了,肩膀也磨得血肉模糊。
就这么硬扛了十三天,美军付出了七千四百人的伤亡,才往前推进了四公里。当60师的增援部队赶来接防时,58师的战士们从战壕里站起来,好多人都站不稳——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瘸了腿,还有的因为几天没吃饭,直接晕了过去。黄朝天清点人数时,声音都在抖:全师九千人,最后活着撤下来的,只剩四千二百多。
四、仗打赢了:彭老总拍着黄朝天的肩,说他“抗命抗得好”
华川阻击战的消息传到志愿军司令部,彭老总拿着战报,拍着桌子说:“58师好样的!黄朝天这小子,抗命抗得对,抗得好!”他立刻下令,让附近的友军南下接应58师,还特意嘱咐:“一定要把这支英雄部队安全带回来,少一个人都不行!”
后来在战后总结大会上,彭老总一进会议室就喊:“黄朝天呢?给我站起来!”黄朝天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要挨训,赶紧站了起来。没想到彭老总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大笑:“你小子胆子大,敢在战场上改命令!要是没有你,12军、27军十万战友就危险了,这功必须记在你头上!”
这场仗不光救了十万战友,还打乱了李奇微的全盘计划。原本美军想七天内包围志愿军东线主力,结果被58师拖了十三天,等他们再想追时,志愿军主力早就带着一千多辆卡车的物资,安全转移到了后方。多年后,美军在《朝鲜战争史》里写:“华川阻击战是一场意外,中国军队用简陋的武器,挡住了现代化的美军,这是我们没想到的。”
五、背后的力量:四万万中国人,撑起前线的钢铁防线
很少有人知道,58师在前线打仗时,身后的中国老百姓也在拼命。东北的兵工厂里,工人们24小时不休息,把铁轨融化了做成炮弹,有的工人累得趴在机器上就睡着了,醒来接着干;山东的农民们把最后一袋麦子磨成炒面,自己家里却吃野菜团子,就为了让前线战士能多吃一口饱饭;豫剧大师常香玉,带着剧团全国巡演,把赚来的钱全捐了,买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取名“香玉剧社号”。
运输线上的司机们更危险。他们开着卡车往朝鲜送物资,白天要躲美军的飞机,晚上就开着大灯往前冲,平均每公里的路上,就有一辆卡车被炸毁。有个叫李大海的司机,为了把弹药送到58师阵地,在美军的轰炸中把车开翻了,他爬出来后,硬是背着几十发子弹,走了十几里山路,最后倒在了离阵地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手里还紧紧攥着弹药箱。
这些老百姓,有的没见过志愿军战士,有的连朝鲜在哪都不知道,可他们知道,前线的兵在为国家打仗,自己多干一点,战士们就多一分胜算。正是这四万万中国人的支持,才让58师在华川挡住了美军的钢铁洪流。
【结语】华川阻击战没有长津湖的冰雪,没有上甘岭的坑道,却藏着志愿军最动人的勇气——不是不怕死,是为了战友、为了国家,宁愿死在阵地上。黄朝天和58师的战士们用命证明:中国军队可以没有先进的武器,可以没有充足的粮食,但永远不会少了敢拼命、敢担当的脊梁。这场仗,值得被永远记住。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华川阻击战战报汇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藏,1952年编印。
《黄朝天回忆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美军朝鲜战争档案(1951)》,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
《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