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丹青绘就和平颂歌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基督教全国两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艺术展”似如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家桥路190号涌恩堂举行,她的举办唤起人们对抗战历史的深刻记忆,传递着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
此次书画艺术展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共收到来自67位书画家精心创作的80件书画佳作。这些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及人们对和平的不懈追求。
为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展览的意义,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三十几名书画家来到上海,章荣康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一起参加展览的开幕式以及相关座谈会。在开幕式上,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每一位书画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座谈会上,书画家们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和内心感悟。他们谈到,创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从艺术作品中汲取力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众多参展作品中,章荣康先生的《烽烟过后忆峥嵘》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一幅四尺山水画,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章先生巧妙地将延安塔、延安窑洞和教堂这三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富有深意的画面。延安塔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延安窑洞则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着一场场伟大的战役;而教堂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和平与希望,在这里与延安的标志性建筑相结合,寓意着中外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携手合作,共同追求和平的历史事实。
评委会对这幅山水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幅作品精准地抓住了此次展出的思想中心,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构图上看,画面大气磅礴,主次分明。延安塔高耸入云,成为整个画面的核心,吸引着观者的目光;延安窑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历史厚重感;教堂则静静地矗立在一旁,与延安的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用笔方面,章先生果断而有力,每一笔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无论是描绘延安塔的挺拔,还是刻画窑洞的古朴,都展现出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在色彩和墨色的运用上,他也十分考究,既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又营造出了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更值得一提的是,画中的题诗与画面相得益彰,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峰烟过后忆峥嵘,宝塔凌霄映延河。峰烟曾绕洞岩阿,遥思窑洞运筹处,犹见铁军斩棘戈。教堂钟韵融欢语,赤子丹心共凯歌。山水含情疑岁月,九州同庆太平和。”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过后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对和平的庆祝。诗中既有对战争岁月的回顾,也有对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赞颂,更表达了对和平的美好憧憬。当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读着这首题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基督教全国两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艺术展”通过这些精美的书画作品,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历史不能忘记,和平需要珍惜。章荣康先生的《烽烟过后忆峥嵘》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这次展览中的经典之作,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整理作者 常小靠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