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伦敦干房产中介,有天吃饭他跟我说,他们公司一个客户,买下牛津街旁边一栋楼,付款方式是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转账。他说这话时表情很怪,像是早就习惯了,又像有点心虚。
那笔钱,八千多万英镑,听着就头晕。
这笔钱是谁的呢?没人说得清。但你知道最离谱的是什么吗?这根本不是个例。
今年六月,英国警察突然冲进伦敦几处豪宅,把一堆房产全给冻了。这些房子原来是一个马来西亚大老板名下的,叫扎因丁,以前给前总理马哈蒂尔当顾问。人死了,房子还在,而且都在金融城、玛丽波恩这种地方。就是伦敦最贵的地皮。
马哈蒂尔说自己跟这事没关系。可问题是,大家不信啊。你一个顾问能有这么多海外资产?还刚好都在英国?
我去年去吉隆坡出差,在一家茶室里碰上个退休公务员,姓林。他抽着烟说,他们单位十年前就有风声,说好多领导的孩子都在英国读书,家人在伦敦买房,用的都是“别人送的礼”。他当时不敢查,也不敢问。现在看新闻,全对上了。
他说了一句让我记到现在的话:
“钱一出国,就像进了黑洞,再也看不见了。”
为什么是伦敦?
不是美国,不是澳洲,偏偏是英国?
有人说是因为历史。马来西亚、孟加拉这些地方以前是英国殖民地,语言通,制度像,人脉熟。精英阶层从小读英文学校,孩子往英国送,钱也跟着走。听起来挺合理。
但我那个中介朋友说了句大实话:
“不是因为信任英国,是因为知道它管得松。”
2018年英国议会说要搞透明登记,让海外领地把谁真正持股公布出来。结果呢?六个年头过去了,开曼、维尔京那些地方,四个都没搞定。等于说,壳公司还是随便开,名字一换,钱就洗干净了。
今年五月,国家犯罪局又动手了。这次盯的是孟加拉前总理哈西娜家的人。九千万英镑的房产被冻结。梅菲尔的豪宅,萨里的庄园,连利物浦都有公寓。全是现金支付,没贷款。
后来她侄女在英国当财政部长的那个,顶不住压力,辞职了。
你说巧不巧?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吃不上药,修不起桥,
他们的领导人亲戚却在伦敦过着贵族生活。
新加坡那边更夸张。去年破了个洗钱案,二十二亿美元。十个嫌疑人里有两个,在牛津街附近买了五千六百万美元的房子。那地段你知道多热闹吗?游客挤都挤不动,租金贵得吓死人。他们倒好,直接买整栋楼。
联合国说,每年发展中国家因为腐败,少掉四百亿美金。
四百亿。
够建多少医院?多少学校?多少条公路?
这些钱本来该修路的修路,该发工资的发工资,
现在全变成伦敦地皮上的钢筋水泥。
我在曼彻斯特住过一阵子,楼下邻居是个清洁工,孟加拉来的。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天,请整层楼喝奶茶。他跟我说,他在家乡当老师,月薪不到两百美元,辞职跑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让孩子别重走他的老路。
可就在同一条街上,有一栋空置三年的豪宅,挂着地产牌,写着“非本地买家持有”。
没人住,灯从来不亮。
但它值一千两百万英镑。
你说气不气?
英国嘴上说要反腐,行动上却一直拖。透明国际骂得很狠,说他们一边欢迎带着钱来的外国权贵,一边假装看不见背后的黑账。
房地产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买房,合法,看不出问题,银行也不多问。
我开始觉得,贪腐早就不是哪个国家自己的事了。
它是全球链条。
伦敦是其中一环,银行是,律师是,中介也是。
而最后买单的,永远是那些拿不出护照、出不了国的普通人。
所以这不是什么金融故事。
这是活生生的人命。
尼泊尔因为腐败闹出人命,死了几十个。印尼总统被逼得改内阁,砍掉议员加薪。
我们总以为坏人在国内,
其实有些人,早就搬走了。
带着钱,住在温莎城堡边上,喝着红茶,看着老家的新闻笑。
我的很简单:
只要有钱能轻松变成房产,而没人追根问底,
伦敦就不会停止吸走穷国的血。
它不会自己醒过来。
得有人把它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