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国遭受攻击,巴基斯坦的核力量将毫不犹豫地锁定目标,予以坚决反击。”
这并非出自电影对白,而是沙特官员在私下场合向西方媒体透露的真实言论。
消息一经传出,五角大楼内部简报中竟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以色列紧急将F-35I的战备级别提升至“10分钟内即可起飞”的状态,而印度新德里也迅速召回驻沙特大使——上次中东地区如此热闹,还要追溯到海湾战争时期。
从刚签的协议讲起。
在利雅得机场的候机楼改建而成的临时大厅内,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握手致意。短短两个小时后,《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正式签署并生效。
墨迹凝重,字句间透露着坚定的誓言:若有人敢向沙特发起攻击,等同于向巴基斯坦举起战旗;而一旦巴基斯坦遭受挑衅,沙特亦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共同捍卫正义。
最引人注目的并非“共同防御”这四个字,而是其后的那行细小字迹——“涵盖所有必要手段”。
西方媒体直译:核选项包含在内。
巴基斯坦核弹头数量不详。
根据国际智库提供的数据,这一数字高达170枚,相较于以色列公开预估的90枚,几乎翻了一番。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弹头早已脱离了地下井的静态陈列,转而成为装载于机动发射车上的“快递”,其射程已覆盖整个中东地区。
此刻,沙特将自身的安全系于这辆“快递车”之上,实则是在以色列头顶悬起了一枚随时可能启动的倒计时红灯。
以色列为什么慌?
两周前,以色列军队出动F-35I战机,将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处军事仓库彻底夷为平地,声称其藏有伊朗制造的导弹零部件。
美国既未事先设限,亦未事后发声谴责,仅以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地呼吁“各方保持自制”。
沙特愤怒回应:数十年缴纳保护费,竟换来如此景象?
因此,利雅得果断寻觅了新的安保力量——巴基斯坦。
巴方所需原油,尽可大量采购,且将依照内部优惠价格计算。
印度也跟着坐蜡。
在过去的三年里,莫迪政府在中东地区投入超过两百亿美元,实施了所谓的“外交包围”策略。此举不仅包括资助阿联酋建造神庙,还与以色列共同分享导弹技术,显然意图将巴基斯坦逼入三明治般的困境。
沙特通过一项协议,悄然移除了三明治的底部——在六国海合会中,沙特位居领导地位,既然老大支持巴基斯坦,巴林、科威特和阿曼的立场也应不言而喻。
原本定于阿拉伯海举行的“十国联合演习”计划,如今仅剩美国与以色列两艘驱逐舰孤悬海面。
美国更憋屈。
每年,五角大楼向海湾地区国家出售的军火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一家便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如今,客户直言“不再信任”,竟将核弹级的项目外包给了第三方。
为挽回颜面,美国国务卿紧急增访利雅得,却不料飞机刚刚降落,便被告知“王储的日程已满,将由外交大臣代为接待”。
“我们已觅得新盟友。”
新朋友非言辞能表。
在协议签署后的48小时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率领一支由两百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迅速飞往沙特阿拉伯,目的地为位于利雅得南部的苏莱伊迈军事基地。
卫星图像揭示,一座全长三公里的地下隧道正在该区域进行扩建,其出口正对准通往红海的方位。
西方智库分析指出,这乃是为“沙欣-3”远程导弹所设定的预备阵地——该型导弹的射程高达2750公里,自苏莱伊迈发射,特拉维夫与孟买均在导弹射程的弧线范围内。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沙特阿拉伯甚至将自家最尖端的“沉默鹰”无人机指挥权,转交给了巴方操作人员。
这款无人机源自美国制造,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严禁转让至第三方”。然而,如今利雅得方面对此事甚至不愿作出任何解释。
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递交了一份言辞犀利的抗议照会,沙特外交部仅以简短回复回应:“已收悉。”
未有任何歉意表达,亦无任何整改措施出台,这等于是向华盛顿传递了一个信息:这里的规则,由我自行其是。
以色列媒体于夜幕低垂之际,迅速占据头版头条,醒目地刊出大幅标题:“核按钮悬于我们头顶,如今掌握于伊斯兰堡之手。”
电视台特邀退役将军担任特邀嘉宾,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沙特若将伊朗视为威胁,我们尚能理解;然而,若因沙特之故,巴基斯坦的核按钮被触发,以色列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先发制人’这一概念的含义。”
别再这么催我,再这样我可能就会先发制人了。
印度国内更热闹。
议会中的反对派成员手持协议副本向莫迪发问:“您不是宣称沙特是我们的‘能源伙伴’吗?为何转眼之间又变为巴基斯坦的核庇护者?”
政府发言人坚定回应:“印度具备应对一切挑战的强大能力。”
然而,在私下里,印度军方已将西部边境的防空雷达的开启率提升至100%,并撤销了飞行员的休假安排,同时将导弹部队的夜间调动次数增至三倍。
简而言之,新德里同样担忧那道“核保护伞”可能会突然发生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