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56800元的黄金摆件值不值?泡泡玛特足金产品溢价超老铺黄金
发布日期:2025-09-18 13:15:16 点击次数:156

当潮玩IP遇上真金白银,年轻人的钱包还愿意买单吗?9月12日,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推出足金系列,一款41克的BabyMolly黄金摆件标价56800元,折算克价高达1385元,比当日国际金价470元/克溢价近200%。更令人意外的是,其部分产品克价甚至超越了以非遗工艺著称的老铺黄金。这场看似大胆的跨界背后,藏着怎样的消费逻辑?

天价IP黄金背后的定价迷局

以56800元的黄金摆件为例,其41克黄金按当日金价计算材料成本约19270元,但最终售价达到材料价的2.95倍。对比传统珠宝品牌:周大福同类3D硬金产品克价约800-1200元,老铺黄金古法手工系列均价1355元/克,而泡泡玛特部分产品克价却飙升至1800元。这种价格断层源于其采用的"一口价"模式,完全剥离了黄金的商品属性,将定价权让渡给IP附加值。

值得玩味的是,泡泡玛特此前与周生生联名的0.8克DIMOO金饰克价达2185元,此次虽调低价位,但消费者显然对"百元级IP升级万元级藏品"的跨越仍存疑虑。北京国贸店首发当日门庭冷落,与往日盲盒抢购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古法黄金VS潮玩联名的定价逻辑战

工艺成本上,老铺黄金的錾刻、花丝等非遗技法需匠人数月手工完成,而泡泡玛特采用的3D硬金工艺更侧重工业化量产。但二者克价却奇迹般持平在1300-1800元区间,这暴露出完全不同的溢价逻辑:前者承载的是文化传承价值,后者依赖的是IP情感投射。

珠宝行业分析师指出,传统黄金的溢价空间通常控制在材料价的2-3倍,而泡泡玛特将盲盒领域的"情绪定价法"移植到贵金属领域。其核心IP BabyMolly此前主要出现在59-79元盲盒中,如今却要支撑万元级产品的溢价,这种品牌势能的跳跃性拉伸正在遭遇消费理性的反噬。

Z世代为情感买单的边界在哪里

闲鱼平台数据显示,泡泡玛特Labubu系列二手价已跌破发行价,反映出消费者对IP产品开始进行保值率评估。粉丝调研呈现有趣分化:愿意为3克小金条支付1360元/克(总价4000元内),但面对5万元摆件时,78%受访者表示"需考虑黄金回收价值"。

这种消费心理折射出Z世代的矛盾:他们可以为瞬间的治愈感支付30%溢价,但当金额触及五位数时,决策逻辑会自动切换至投资品评估模式。泡泡玛特此前银饰系列69%的复购率证明轻奢场景的成功,但足金产品显然已闯入另一个需要硬核价值支撑的战场。

潮玩品牌跨界黄金的野望与风险

泡泡玛特2024年珠宝线收入占比已达29%,其战略意图明显——复制潘多拉"银饰+IP"的成功到黄金领域。但现实困境在于:仅限京沪两家门店的渠道体系,难以构建黄金销售必备的信任基础;而周大福7000家门店形成的服务网络,才是支撑高溢价的关键基础设施。

行业警示案例值得关注:施华洛世奇曾凭借"人造水晶+设计"风靡一时,但当消费者开始用材质价值衡量其产品时,品牌光环迅速褪色。泡泡玛特正面临相似考验——当IP热度遇上黄金的保值属性,消费者终将追问:我支付的究竟是艺术价值,还是泡沫溢价?

这场跨界实验揭示出消费代际更替的深层命题:传统珠宝商用金价锚定价值底线,潮玩品牌用IP构建想象空间。或许泡泡玛特需要借鉴周生生与迪士尼的联名策略——将克价控制在1000元内,在材质价值与情感价值间寻找黄金平衡点。毕竟,再狂热的粉丝经济,也难敌价值规律这双看不见的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