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红军城静得吓人,乌军哨兵尼古拉叼着半截烟头,眯着眼睛望向黑漆漆的街道。
这鬼地方连个鸟都不愿意来,俄军要是敢来,老子非得......他还没想完,突然感觉脖子一凉,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已经抵在了喉结上。
"别出声,不然现在就送你去见上帝。"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尼古拉的烟头掉在地上,溅起几点火星,他这才看清周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满了全副武装的俄军特种兵。
这支代号"雷霆"的敢死队可不是一般的部队,五十个人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狠角色。他们身上的装备看着就让人眼红,最新款的夜视仪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把人看得一清二楚,无人机像苍蝇一样在头顶嗡嗡转悠,手里端着的智能步枪能自动计算风速湿度,指哪打哪。乌军阵地上,值班的安德烈班长正打着哈欠,突然发现监控屏幕上一片雪花。"见鬼!电子干扰又来了!"他骂骂咧咧地拍打着设备,完全不知道死神已经摸到了眼皮子底下。
俄军队长伊万是个参加过叙利亚战争的老兵油子,他对着无线电低声说道:"温压弹三分钟后到货,都给我把防毒面具戴严实了。"这话说得轻松,可谁都知道那玩意儿的厉害。温压弹爆炸的时候,先是一阵能把人震成脑震荡的冲击波,接着就是抽干方圆几百米内所有氧气的致命杀招。躲在掩体里也没用,那感觉就像被人按在高压锅里煮,死得那叫一个憋屈。
红军城南区的乌军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头顶传来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卧倒!"有人刚喊出声,整栋楼就像被巨人狠狠踹了一脚,七层高的建筑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堆冒着烟的砖头瓦块。这可不是普通的炸弹,是俄军最新研发的FAB-1500滑翔炸弹,一点五吨重的大家伙,误差不超过五米,指哪炸哪。躲在隔壁楼里的乌军士兵谢尔盖被震得七荤八素,他哆哆嗦嗦地掏出手机想给家里发条短信,却发现信号早就被切断了。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号称精锐的乌军第155法械旅的表现。这支部队可是花了大价钱用北约标准武装起来的,法国造的凯撒大炮,德国产的装甲车,美国训练的指挥官。结果仗刚开打,这帮少爷兵跑得比受惊的兔子还快。俄军打扫战场的时候都乐了,崭新的坦克发动机还热乎着呢,弹药箱里塞得满满当当,连咖啡机里的咖啡都没喝完。"好家伙,这是给咱们送新年礼物来了?"一个俄军士兵边清点战利品边打趣道。
要说乌军为啥崩得这么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前线士兵里四五十岁的大叔比比皆是,这些被强征来的预备役连枪都端不稳,更别说操作那些高科技装备了。指挥系统更是一团乱麻,法国教官教的那套战术在俄军电子战面前就跟小孩过家家似的。更要命的是后勤补给,恰索夫亚尔高地一丢,运输队连颗子弹都运不上来,前线的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这仗还怎么打?
这场战斗给现代战争好好上了一课。人海战术早就过时了,五十个训练有素的特种兵配上精准火力支援,比五千个乌合之众管用得多。北约给的先进武器也不是万能的,再好的装备到了怂包手里照样白给。未来的战场玩的就是快准狠,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可能就几分钟的事,稍微犹豫一下就得吃枪子儿。
红军城的硝烟还没散尽,这场战斗已经成了各国军校研究的经典案例。俄军这五十个"兵王"用实力证明,在现代战争中,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而仓皇逃窜的法械旅则成了全世界的笑柄,那些价值连城的北约装备现在都成了俄军的战利品,在博物馆里展览都绰绰有余。战场就是这样残酷,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俄军这一仗赢得干净利落,赢得漂亮。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