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开国十中将战功评析:张震王近山领衔第二梯队,第一位断崖领先
发布日期:2025-11-22 05:49:27 点击次数:160

上篇写十位开国上将战功较好者,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小小的误会。笔者写道:“开国将帅哪个层级最以战功见长,且话题度最高呢?毫无疑问是57位开国上将。”

有的朋友说,开国上将的战功怎么能见长呢,能比得过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吗?

笔者并不是说十位上将的战功超过元帅、大将,而是指,授予上将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战功、资历、代表性、现职级别中,战功是首要因素,远超其他几个方面。

而元帅、大将并非这样,资历、代表性起的作用不一定比战功小。

再往下一个层面看也是同一个道理,175位开国中将,更是以战功为主,至于资历、代表性就弱多了。

进入正题,十位战功较高者,名单如下:

郑维山、张震、陶勇、梁兴初、王必成、王近山、程世才、聂凤智、陈正湘、皮定均。

笔者在挑选过程中非常艰难,中将人数众多,大部分在解放战争中位居纵队司令员或副司令员,除了郑张几位比较亮眼,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其余只要担任纵队军事主官或副职的,都有二三可说,思来想去,先说这十位。

一、郑维山领先

郑维山在各个历史时期战功都很硬。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深受徐帅信任,组建精锐主力88师鲜明体现了徐帅的信任。那是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整编,徐帅决定打造一个实力强劲的主力作战师,把三十军下属的三个师88、89、90师各调一个最强的团,即88师之263团、89师之265团、90师之268团,组成新的88师,调年仅19岁的郑维山来当师政委,与师长熊厚发搭班子。那时的军政干部分野并不明显,郑维山能被徐帅赏识,乃在于他作战勇敢、头脑敏锐。

华北抗战时期他担任过晋察冀教导团长、军分区司令等。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新保安一战功劳与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相侔,实为华北部队为数不多的虎将之一。朝鲜战场他担任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随后出任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在杨勇到朝鲜接掌二十兵团之前,打了一系列漂亮仗,最出彩的当属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第二阶段,创下防御作战阶段一次歼灭韩军一个团的范例。

笔者推郑维山断崖式领先,这次战役的胜利分量极重。反映了什么呢?郑维山两个特质。

第一,在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前,判断力极佳,指挥调度能力极佳。这种特质的效果是,能够迅速抓住国军各种漏洞,在己方实力并不强大的情况下通过高明的指挥和组织,形成局部优势击败对方。新保安、石家庄包括兰州战役,皆是如此。这种能力,是抗美援朝能打好的基本条件。国内战场能打好的,朝鲜战场不一定能打好。国内战场打不好的,上朝鲜一定打不好。

第二,善于研究战争,并在战争中成长。郑维山和绝大多数将领一样,文化水平非常低,但他学习能力很强,敬畏战争、敬畏军事科学,不盲目凭经验凭热情打仗。第五次战役之后,敌我双方都不敢再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改以阵地防御和有限突击的方式,盖因实力几乎持平,出兵规模越大,破绽越多,受打击面越多。这种条件下作战,非常考验将领的综合判断能力,不再是单打一,只靠简单的穿插分割然后围而歼之的打法取胜几乎不可能。

多兵种如何配合,阵地战和运动战的方式配合,后勤供应和战役战斗的配合,等等,非常复杂难以掌控。这种考验对军、师以下主官考验不大,对兵团以上指挥员考验极大。郑维山在两个兵团待过,经受住了美军的考验。

夏季反击作战第二阶段,无论兵种运用,综合指挥的复杂度,战术手段的多样性,还是战斗的强度,在朝鲜都达到一定高度,笔者以为虽比不上前三次战役的宏大,但指挥艺术和正规化水平已达一流境界。相关的论述,笔者之前专文写郑维山中将时已有过,兹不多论。

二、张震、王疯子第二梯队

张震中将在解放战争中属于后起之秀,1947年初整编时张震是二纵副司令员,未能跻身纵队正职之列。那时山东和华中猛将极多,叶飞、许世友、王建安、宋时轮等辈资历和功劳都在张震之上,包括老上级韦国清,张震和人家也是没法比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解放战争短短三年内,张震过人的军事才华很快显露出来,加之粟裕在华中时对张震就打过交道,了解掌握他的能力特点,48年初把他拔擢到华野副参谋长的位置上。从纵队副职到中枢指挥机构,张震宛如坐上了高铁。之前在韦主任手下踡着窝着,有想法也只能在战后总结中说道说道,比如南麻临朐战役后在二纵战役总结会议上的发言,极有军事头脑和现实逻辑,比那帮只会吐槽粟裕指挥不行的莽夫清醒多了。在二纵时实战指挥并不能全力发挥,到野司后一下子打开了、全力奔跑了,完美发挥了粟裕助手的作用,著名的淮海战役齐辰电,要算张震一功。

张震善于动脑子研究战争的,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作战风格逐步向正规化迈进,不仅部队编制体制、技战术训练、作战手段需要正规化,高级指挥员的指挥方式也要正规化,从个人主导到团队决策演化,参谋长的地位作用空前提高。

张震的能力特点适应了这样的变化,换言之,他具有超越同辈诸将的意识抢先一步适应变化。所以笔者把他排在陶、王、聂这些华野猛将前面。

王近山将军是一个颇有话题热度的将军,论勇猛、论胜迹、论麾部队战斗力,王中将和六纵(十二军)在二野系统都是顶流,不论是早期的豫北、鲁西南等战役战斗,还是南下大别山,以及后来的襄樊战役、围攻黄维兵团等,王近山和六纵都是铁打的主力。

如果以解放战争末期为节点,王近山将军的表现没有任何悬念,应当是中将顶流、上将末尾的水平,毕竟也是兵团副司令员,具备竞争一下上将的实力。

但朝鲜战场的表现着实一言难尽,王近山勇则勇矣,情况判断不甚明朗,缺乏郑维山那种刚中带柔、智勇兼济的水平,造成180师的严重失利。

不过饶是180师失利,王疯子的老部队十二军却没给老首长丢脸,第五次战役不管进攻还是后来撤兵,是主力就是主力,尽管局部狼狈,整体上没有掉链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