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两人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从建立王朝的角度来看,二人倒是挺有共通点的。萧朝贵和李世民都属于那个时代的顶尖人物,都是当时的领军人物,展现出非凡的实力。只可惜,萧朝贵没有像李世民那样走得那么远,最终没能登上更高的宝座,成为秦王的可能性也就没了。
西王萧朝贵和秦王李世民,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要不是生活在火器没那么发达的年代,也许我们会看到太平天国版的“唐太宗”,萧朝贵也绝对算得上大帝级别的人物。
自古王朝建起,得具备哪些条件呢?毕竟环境千变万化,对手强弱不一,但自身的实力一定要过硬,得有个强悍的团队做后盾,还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身体素质也得杠杠的。
萧朝贵和李世民面对的对手不一样,李世民靠着关陇集团的支援,在隋末那场大乱中脱颖而出。而萧朝贵的对手,可不是隋末的混乱局面能比的,那可是大一统的清朝呀。
在创业团队上,萧朝贵的西王幕府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都是拥有打造王朝所需的骨干力量,各有所长,文武双全,谋士云集,大家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在李世民的队伍里,文官阵容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高士廉,他们不仅能出谋划策,还能帮着调和各将之间的关系。而在武将方面,段志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李绩、王君廓以及罗士信等,都各展所长,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战斗团队。
唐朝第一名将,虽然不直接和李世民交手,而是负责单独带兵,担负着方面军的作战任务,可和李世民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他选择保持中立,没全力挺李渊或李建成。
西王幕府以及它的盟友,也算是一股强悍的势力。太平天国刚起头,几乎那些响当当的猛将,都来自西王阵营,比如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从一开始起义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冲在最前面。
文官团队中,有曾水源和他的曾氏家族,以及李寿春,他们都是太平天国少见的文化人,智谋出众,治理国家也算得上有一套。
这些人厉害到什么程度呢?能不能跟天策上将府比比,只要看两件事,就能让大家一清二楚。
第一件事,就是长沙之战。萧朝贵带着2000精锐兵力,长途跋涉赶到长沙,在石马铺一战,歼灭了八旗一千多名,绿营一千多名,然后就开始围攻城池啦。
萧朝贵被炮弹击中身亡之后,曾水源、林凤祥和李开芳不仅没有撤退,反而坚持攻城,还两次炸开缺口,可惜兵力有限,没办法把战果扩大。
长沙之战时,清军在郊外扎堆,跟守军联手配合,曾水源面对的是几万兵力强劲、后勤供应稳定的清军。而太平军不过两千多兵,一方面攻城,一方面还要打击援军,局势挺紧张的。
两千兵力偏少,但在主帅阵亡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攻坚抵挡援军,谁能做到呢?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地,蒙哥大汗身负重伤,也只能从合川退兵而去。
第二个方面就是太平军的北伐,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大约2万人,花了半年时间就冲到了天津城下。在这期间,太平军还攻占了打开、归德、怀庆、沧州、深州,结果也耗费了不少宝贵时间。
除了打仗、攻城、吃饭这些时间,太平军主要靠步兵,每天能走四十多公里,速度快得让人惊叹。陈思伯在《复生录》里对太平军单兵的素质评价挺高的,基本上算得上特种兵了。
林凤祥面对的可是整个北方的清军,而且清朝还掌控着全国,北伐的难度可想而知。两万兵力,几乎可以抗衡清朝大片土地,还能狠狠打击北方清军的主力,太平军这些老兵的战斗力,嘿,真是不容小觑呀。
从阵容来看,西王幕府和天策府其实差不了多少,太平天国起义时的主要队伍,除了石达开的客家人团队之外,要么是西王的人,要么是盟友。
萧朝贵的班底,主要是烧炭工出身的队伍,另外还有林凤祥和李开芳这些江湖上的亡命之徒,以及罗大纲领导的天地会,还有曾氏家族的读书人团体。韦昌辉大家族和秦日纲的矿工群体,则是萧朝贵的盟友。
创业团队里,西王萧朝贵和秦王李世民都算顶尖,盟友方面也相当给力。那么,谈到个人的修养呀,萧朝贵和李世民都堪称王者级别的高手。
李世民和萧朝贵都特别擅长拉拢人,把其他阵营的人才挖过来,还努力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李世民挖掘瓦岗的秦琼、程咬金、罗士信,也善待重用宋金刚旗下的头号猛将尉迟恭,还争取李靖的支持。
萧朝贵也不是一般人,他成功把金田豪族韦昌辉、龙山矿工秦日纲、江湖上的好汉林凤祥、李开芳,还有天地会里的罗大纲,以及一些知识分子的曾氏家族都拉拢过来,手段挺厉害的。
萧朝贵家族的背景并不算强大,但他眼光确实很犀利,懂得怎么充分利用天兄下凡的优势帮自己办事。韦昌辉,金田起义的最大股东,是冯云山派来用来对付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力量。
韦昌辉投身拜上帝教,这目的嘛,大家心知肚明,但萧朝贵却主动拉他入伙,跟他结成了联盟。曾水源家族,是冯云山创业路上的贵人,曾为冯云山提供了平台。萧朝贵在打击曾氏家族的同时,也趁机瓦解他们,还吸引了不少人归顺。
无论是萧朝贵还是李世民,对人才的挖掘都一样重要,这可是建立王朝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帝王取得成功的基本本领。而且,这两位皇帝都善于起到榜样作用。
大家都在创业、打破那些陈旧的规矩,凭啥你就能当皇帝呢?等到攻下京城后,大将刘宗敏跟李自成唱起了反调,李自成也没什么话说,闯王的威信不太够,还挺有限的。
威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就是亲身带兵打仗,亲自冲锋陷阵,用行动树立威风。能亲自指挥作战,战胜强敌,这可是创业帝王的基本功,否则手下没服气,自己也不好安排亲信,搞不起来呀。
李世民和萧朝贵这些人,都是走在前头的猛士。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就是他在创业路上冲锋在前的最佳写照。唐朝创业的那会儿,不管对手多厉害,危险程度多高,他一样敢于率先冲上去,亲自上阵。
在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李世民差点被单雄信给打死。当时双方激战,李世民被单雄信抓住了,展开了一场格斗。李世民打不过单雄信,长槊狠狠刺过来,差点就栽了。
身边的亲兵几乎都阵亡了,李世民是怎么摆脱危险的呢?据《旧唐书》的李绩传记说,李绩高喊一句,让单雄信顾及瓦岗兄弟的面子,饶了李世民一命,单雄信也就算在面子上放了他一马。
尉迟恭传里提到,尉迟恭一声大喝,单雄信害怕跟他单打,所以走了。而且尉迟恭离得还挺远,单雄信有时间把李世民干掉,一旦李世民被刺死,唐军就肯定要崩溃了。
单雄信最注重情义,给李绩几分面子特别重要。于是,李渊、李世民处置单雄信时,李绩用官职来换,希望能保住这位好友,可惜没有成功。为了表达忠诚,李绩割下一块肉,让单雄信吞下去,发誓同生共死,还答应照应他家人。
差点被单雄信打死,但这事并没有影响李世民继续奋勇作战。接着,他带兵攻打窦建德,李世民和秦琼配合默契,从侧翼猛攻“大夏”,最终将窦建德擒获。
李开芳提到,太平天国军中最善战的当属西王萧朝贵,常带兵冲锋陷阵,亲自拼杀,后来才是韦昌辉。
李秀成称他“刚强勇猛,冲锋陷阵第一人”;清朝钦差大臣赛尚阿,前锋将军向荣都说他是最令人畏惧的头号勇士。
从1851年初开始迎击主战到1852年九月战死长沙城下,除了受点伤的日子,萧朝贵要么在冲锋陷阵,要么就在往冲锋的路上,整天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在转战广西的过程中,萧朝贵都亲自出谋划策,亲临战场,指挥着迎主之战、新圩之战、蔡村江之战、中平之战、官村之战以及永安之战,都是他一手操办,亲身投入第一线的厮杀。
一到湖南,萧朝贵就带着不到两千人突袭长沙,沿途遇到的清军都不是对手,要么败退要么溃散。如果不是杨秀清刻意耽搁,不及时派兵支援,萧朝贵这次估计早就阵亡啦。
李世民和萧朝贵身体素质都相当好,能亲自带兵作战冲锋陷阵,这样一来,他们在军中就建立起了绝对的威信,还能安排自己的人掌控部队。
李世民之所以能发动玄武门之变,原因也挺直白的,那就是他威望很高,大家都知道跟着秦王打仗才能拿到功劳、升职,所以谁敢反叛,也不敢砸自己的锅嘛。至于各地唐军没有去讨伐叛逆,也就是因为没人愿意得罪他,毕竟把头摆到他的桌子上,想想也是挺冒险的。
萧朝贵也是这个套路,要是他没牺牲的话,洪秀全就像李渊那样霸气十足,杨秀清则像李建成。杨秀清可是天父,可惜身体实在太差,要不是萧朝贵在永安吃了重伤,也轮不到杨秀清来分封封赏,担任东王节制诸侯这一职。
杨秀清身体虚弱,表面上挺壮实,实际上干不了啥。北王韦昌辉撕破脸皮,不承认天父真下凡,带兵回来勤王,杨秀清都毫无招架之力,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杨秀清不行,天父下凡这事根本不存在。
天父下凡、天兄下凡都不靠谱,但萧朝贵是借助天兄的名头来拉人、打仗,而且自己还能上阵作战,因此大家都很佩服西王。至于杨秀清呢?身体素质不好,家族背景也不咋地,天父下凡变成了对手的武器,用来打击对方。
只要一切顺利,萧朝贵没遇上阵亡的话,西王就会变成秦王,成了太平天国的太宗皇帝。不过呢,萧朝贵没能像李世民那样走运,因为那个年代没那么简单。
萧朝贵在长沙阵亡,而杨秀清拖延出兵没能及时增援,算是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时代的环境。那会儿火器时代的战斗,指挥官要亲自上前冲锋,或者在第一线指挥,风险太高,阵亡的可能性也大得很。
要是萧朝贵是在冷兵器那个年代,妙高峰上的那场硬仗,估计清军的箭雨也未必能攻占西王。而要是李世民生活在热兵器时代,单雄信用一枪就能解决秦王,根本用不着李绩乞求,也不会有尉迟恭在旁护驾的场面。
昭陵六骏多么威猛,许多战马都死于战火,但李世民还能安然无恙,自己靠的是冷兵器时代的优势。到了热兵器盛行的年代,喜欢冲锋陷阵的指挥官们,结局都挺惨,像欧洲近代战争的奠基人古斯塔夫二世、清朝的开山祖努尔哈赤,还有三号大将瓦图京,西王萧朝贵都给出了答案。
萧朝贵,太平天国的西王、天兄;李世民,唐朝的秦王、天策上将,两位都是出了名的猛人。要是时空穿越,把年代换一换,萧朝贵或许就是李世民,反过来李世民也可能走上萧朝贵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