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黑风口峡谷的雨已经下了三天。
搜救队长赵卫国拨开最后一片挡路的灌木时,雨雾正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石缝里蜷缩着的人影让他心里一紧,荧光绿的冲锋衣在灰黄的泥浆里像一丛濒死的苔藓。
他蹲下身拨开死者额前的湿发,身份证从浸透的口袋里滑出来。照片上的女孩戴着黑框眼镜,嘴角有颗小痣,和那张湿透的清华学生证上的模样慢慢重叠。
"林晓冉,28岁,环境科学博士..."赵卫国的手指在"清华"两个字上顿了顿,雨水中突然传来对讲机的刺啦声。
"老赵!家属联系上没?"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拨通了身份证上的号码。电话响到第七声才被接起,背景音是哗啦啦的麻将声。
"喂?"女人的声音裹着不耐烦的尾音。
"您好,秦岭搜救队。请问是林晓冉的母亲王秀莲女士吗?"
"谁啊?"麻将声停了,"晓冉?她又怎么了?"
赵卫国深吸一口气:"很遗憾通知您,您女儿在黑风口峡谷遇难了,我们需要您来认领遗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随后传来一声冷笑:"死了?她自己要去那鬼地方作的,跟我们没关系。"
"可她是您的亲生女儿!清华博士啊!"赵卫国的声音忍不住拔高。
"博士顶个屁用?"女人的声音突然尖利起来,"花我们五十万供到博士,连个回报都没见着就死了,认什么领?扔山里喂狼!"
嘟嘟的忙音混着雨声砸在赵卫国耳朵里。他捏着那两张薄薄的卡片,突然想起二十五年搜救生涯里见过的各种生离死别,第一次觉得浑身发冷。
01
渭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张磊赶到秦岭搜救基地时,赵卫国正蹲在帐篷角落抽烟。烟蒂在湿漉漉的地面堆成小丘,像座微型的坟茔。
"张队,你可来了。"赵卫国掐灭烟头起身,"死者身份确认了,林晓冉,清华环境科学博士。"他把证物袋递过去,"但她父母..."
张磊翻开证物袋里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的铅笔字被雨水洇开了一半:"见山是山,见自己是自己"。本子里夹着张植物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秦岭冷杉,濒危种"。
"联系不上家属?"
"联系上了。"赵卫国苦笑,"她妈说让扔山里喂狼。"
张磊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他翻开死者的背包,除了专业的户外装备,还有个加密的云端硬盘。最后修改日期显示是昨天下午三点——正是气象站记录黑风口出现雷暴的时间。
"先回队里。"他合上背包拉链,"这案子不对劲。"
02
清华园的银杏叶正黄得灿烂。
张磊站在环境科学系楼下时,刘教授正抱着一摞论文匆匆走来。听到林晓冉的死讯,老教授的眼镜滑到鼻尖,手里的论文散落一地。
"不可能..."他蹲在地上捡论文的手抖得厉害,"晓冉上周刚中了顶刊,说要去秦岭拍冷杉的实地照片..."
"她常参加户外活动吗?"张磊跟着教授走进办公楼,走廊墙上贴满了优秀学生照片,林晓冉的照片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嘴角那颗小痣在镜头下很清晰。
"她连系里的爬山活动都不去。"刘教授翻出手机里的邮件,"你看,她申请了秦岭濒危植物保护站的项目,下个月就要答辩..."
张磊的目光停留在邮件附件里的地图上,红笔圈出的正是黑风口峡谷。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抱着文件夹站在门口,看到教授手里的照片突然"哇"地哭出声。
"李萌?你是林晓冉的室友?"张磊想起资料里的紧急联系人。
女生抽泣着点头,从手机里翻出加密相册:"她两周前突然买了户外装备,说要去秦岭考察。我帮她查路线时发现..."她点开一段视频,画面里林晓冉正对着镜头苦笑,手里的攀岩绳缠成一团乱麻。
"她说...她说至少要让爸妈觉得那五十万没白花。"李萌抹着眼泪划到下一张照片,"这是她发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仅自己可见。"
照片里是夕阳下的秦岭山脉,配文:"如果能像冷杉一样扎根就好了"。发布时间是三天前,正是她出发进山的日子。
03
渭南的老旧家属院飘着煤烟味。
张磊站在林家门口时,防盗门突然"吱呀"开了条缝。一个戴眼镜的少年探出头,看到穿警服的人又慌忙缩回去。
"林建国先生在家吗?"
门被猛地拉开,中年男人抱着胳膊站在玄关,客厅墙上的电子钟显示下午四点,麻将桌还没收拾。张磊的目光扫过墙上的"2023家庭投资计划表","女儿回报"栏用红笔写着:年薪≥50万,房贷月供承担50。
"警察?晓冉的事?"林建国往屋里喊,"王秀莲!警察来了!"
女人趿着拖鞋从里屋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都说了跟我们没关系。"她擦着手走到桌边,"她自己要去那鬼地方,死了也是活该。"
"你们知道她去秦岭是为了研究濒危植物吗?"张磊掏出那张冷杉照片。
王秀莲的眼睛在照片上瞟了一眼:"研究那玩意儿能当饭吃?早就让她考公务员她不听,非要读什么破博士。"她突然提高声音,"花五十万供她读到博士,现在连个首付都赚不回来,死了倒干净!"
隔壁突然传来开门声,邻居王婶端着菜盆站在门口:"建国家的,警察同志来了?"她的目光在张磊手里的照片上停住,"这不是晓冉吗?这孩子小时候就喜欢蹲楼下看蚂蚁..."
"王婶!"林建国突然打断她。
王婶讪讪地笑了笑,端着菜盆往回走,经过张磊身边时飞快地塞给他一张纸条:"晚上七点,小区后门。"
04
暮色爬上家属院的墙头时,王婶的脚步声在巷子里格外清晰。她从布兜里掏出个铁盒子,里面是泛黄的奖状和一张存折。
"晓冉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都在这儿。"王婶的手抖着翻开存折,"她爸妈每次给她打钱都要记账,你看这附言。"
张磊凑近看,2015年9月1日:"好好读书,以后年薪百万";2018年6月20日:"博士毕业必须考公";2023年3月5日:"给你弟攒首付,不然别认我们"。
"她弟晓峰今年高二。"王婶叹了口气,"她爸妈天天在街坊面前算,说养女儿就像炒股,现在'投资失败'了..."
突然传来铁门响动,王婶慌忙把铁盒塞给张磊:"她房间钥匙,在老衣柜第三格。"
张磊摸到林晓冉房间门把时,走廊里的声控灯突然灭了。借着手机微光,他看见书架上摆着整排的《植物图鉴》,最底层压着个上锁的木箱。
钥匙插进去的瞬间,他听见楼下传来争吵声。木箱里掉出一沓汇款单和个录音笔,最新一张汇款单上的附言刺痛了眼睛:"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别叫我姐。"
录音笔突然发出电流声,王秀莲的声音从里面炸出来:"你要是敢去秦岭,就永远别认我们!我们只要能赚钱的林晓冉,不要看植物的林晓冉!"
张磊的手指悬在播放键上,突然收到技术队的短信:云端硬盘解锁了,最后修改时间是林晓冉坠崖前两小时,文件名——《给"投资人"的最后报告》。
05
技术队的显示器在暗室里泛着冷光。张磊滑动鼠标点开文档,光标在那句"你们要的从来不是林晓冉"上停了很久。
【2010年9月15日】
数学考了98分,爸把试卷摔在我脸上。他说投资就要有回报,考第二就是失败品。妈把我的蝴蝶标本扔了,说女孩子搞这些没用,不如多做两套试卷。
【2015年7月20日】
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那天,爸拿着计算器算到半夜。他说培养我花了38万,按年利率5算,我毕业后每月要给家里寄1万2。
【2023年10月17日】
今天妈打电话来,说弟弟要买房,让我下个月开始每月交2万房贷。我说我的研究项目需要经费,她冷笑说研究植物能当饭吃?最后她说:"你要是敢去秦岭,就当我们没生过你。"
文档突然弹出个音频文件,张磊戴上耳机的瞬间,林晓冉的声音混着风雨声传来:
"当你们听到这段录音时,我应该已经找到真正的'山'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在课本上看见秦岭冷杉,老师说那是活了三百年的树。三百年啊,它们扎根在石缝里,不需要向谁证明自己的价值..."
雨声突然变大,夹杂着石块滚落的轰鸣。
"爸,妈,你们总说养我花了五十万。其实我早就还清了——用我二十年的人生。现在,我想做回林晓冉,那个蹲在楼下看蚂蚁搬家的小女孩..."
录音戛然而止。张磊盯着屏幕上突然弹出的转账记录,最后一笔是转给弟弟林晓峰的,附言:"对不起,姐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06
警笛声划破家属院的清晨时,林建国正往菜篮里装鸡蛋。王秀莲尖叫着被带上警车,邻居们挤在警戒线外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建国家的晓冉是博士呢!"
"可惜了这孩子,从小就懂事..."
"她爸妈太狠心了,连尸首都不认..."
张磊站在警车旁看着人群,手机突然震动。是赵卫国发来的照片:秦岭冷杉的幼苗被小心地栽在峡谷边,木牌上刻着"林晓冉之墓",旁边用红漆画着小小的蚂蚁。
技术队的电话打进来时,张磊正望着远处的秦岭山脉。
"张队,云端文档最后发现个隐藏文件夹。"技术员的声音带着犹豫,"里面是...林晓冉给她父母的信。"
信纸的扫描件在屏幕上慢慢展开,林晓冉清秀的字迹跃然纸上:
"爸,妈: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应该已经变成秦岭的一部分了。记得小时候你们总说,我是你们最成功的投资。可我多想告诉你们,我不是股票,不是基金,我是林晓冉啊。
那个会蹲在楼下看蚂蚁搬家一下午的林晓冉,那个偷偷把受伤的麻雀藏在床底的林晓冉,那个看到秦岭冷杉照片会眼睛发亮的林晓冉。
我知道你们想要的是年薪百万的公务员女儿,是能给弟弟买房的提款机。可我只想做个能守护植物的普通人。
秦岭的雾很大,但我终于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了。这里的冷杉会记得我,风会记得我,连石头都会记得我。
也许有一天,你们会路过一片长满冷杉的山坡,那时请停下来听听风声——那是我在说,爸,妈,我终于自由了。
永远爱你们的
晓冉"
张磊合上手机时,阳光正穿透云层照在秦岭山脉上。远处的警笛声渐渐远去,他仿佛听见风里传来细碎的笑声,像极了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时的快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