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大同市市长宣布,大同的空气质量已经连续达标五年。
并且,7月洪水经过大同时,御河顺利泄洪。
每当看到这些成绩,大同市民就会想起一个人。
刚开始市民们骂过他、拉着横幅抗议过,然而当他要被调离时,整座城市的很多人却下跪挽留、含泪相送。
他就是中国市长耿彦波,是他顶着各种压力让一座很丑、污染很严重、一潭死水的城市,重获了新生。
2008年,50岁的耿彦波来到大同市当市长,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会为此而“出圈”。
20世纪80年代的大同,由于718亿吨的丰富储煤量,成了全国闻名的煤炭之城。
除此之外,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所以城内存留了很多的古建筑群。曾经在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仅排在了北京和承德的后面。
但到了90年代,随着大量开采,大同的优质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导致整个城市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市民的生活条件上都陷入了停顿状态。
更糟糕的是,由于前期常年的煤炭开采,整个城市到处都是灰蒙蒙的煤炭粉尘,连佛像的脸都吹黑了。
加上疏于管理,城里违章建筑遍地,人们靠着古城墙乱修乱建。好好的一座古城,变成了一座脏乱差的“丑城”。
对于耿彦波的到来,老百姓一开始并没有抱希望,觉得新市长改变不了大同糟糕的状况。
然而,耿彦波上任第二天不仅去规划局视察,还去主城区街头转了一天,随后就指出城市布局过松散、交通网络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十天后,他提出了以御河为轴,西边恢复修建古建筑,东边开发新城区的规划。
然而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是,改建的财政预算高达500亿元,而大同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超过80亿元,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经过综合考虑,耿彦波还是提出了贷款100亿、财政自筹100亿、中央和省支持50亿,其余250亿预计通过新区的三万亩地来填补的方案。
可这一计划面临着要对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进行拆除,包括违建、棚户区、破旧工厂等旧建筑,然后再建设成复古建筑群,这样一来就有十几万人需要搬迁。
但部分市民不理解,只知道新市长把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拆除了,影响到了现在的生活,于是他们不仅写举报信、堵路抗议,连信访办的门前都经常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还有人骂耿彦波是“耿一指”,指到哪里就要拆到哪里,甚至有人骂他“耿疯子”。
但耿彦波既不躲也不理,因为他深知,这是大同来之不易的机会,这次不能改建成功的话,以后就很难再做出改变了。
因此在耿彦波的心中,改造大同古城的决心是不会更改的。
在大同古城的改造中,耿彦波不仅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难的还是改造工作的繁杂。
其中关于古城的保护和修复是最难的,因为耿彦波希望通过恢复古建筑,从而带动旅游业,使大同能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耿彦波对古城墙的四面都进行了恢复,并给城外修了一条十米宽的护城河,他的想法是将来在城墙上面能跑车,从而再现大同古城昔日的风采。
并在2010年开始拆迁代王府古建筑,这是西边古城改造的重点项目,于次年启动重建工程,三年后一期主体工程刚好完成。
还对华严寺和善化寺等现存的89处文物单位进行了修复重建,使整体的古建筑群更倾向于明清时代的风格。
实际上需要修建恢复的古建筑群的面积,达到了230万平方米。
古建筑的修复固然重要,但整个城市的道路和交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耿彦波并没有采取以往小修小补的策略,而是从根本上去解决路面交通的问题。
2009年,改造和新建的道路有43条、总长达到了110公里。而且还不只是修路,雨水、污水、弱电、自来水、供热等所有管网工程都一起进行了改造修建。
并且耿彦波对于施工的监管也是极其严格的,他甚至会在工地上训斥施工队伍偷工减料,甚至他自己因为常年跑工地,穿的皮鞋都从来没有干净过。
在御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耿彦波还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很有实力的企业。
比如富士康、中国重汽、华润雪花啤酒、长安汽车、重庆力帆等以高科技和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耿彦波除了关注城市的改造,改善大同市民的生活条件也是重中之重。
其中,2008年和2009年为了改造棚户区,一共投入一百三十亿元,建设了安置房十万多套,最终让23万棚户区居民全部喜迁到新居。
大同市在耿彦波的改造下终于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既具备了古城的特点,又拥有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大同通过一轴双城的建设,终于摆脱了对煤炭资源的严重依赖。
西城通过修复古城墙、华严寺等古迹,2010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第九大古都。
而且凭借这一优势,旅游业从零起步,营收也不断增加,仅2012年上半年凭借旅游就达到了86亿元人民币。
而且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五百亿元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八百多亿元。
财政总收入也从93.04亿元增加到162.26亿元,年均增长14.92个百分点。
大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城市的环境也从一片黑蒙蒙变成了处处都是绿色。
截至2012年,城市绿化面积新增两千七百多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多;全市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2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大同的空气优良天数,也从2003年的145天增加到2016年的314天。
而耿彦波在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上成绩也是显著的,据统计耿彦波在大同修了二百余条道路,总长度超过四百公里。
完全改变了以往经常堵车,下雨时城市排水系统淤堵的现象。
然而,就在大同市开始飞速发展的时候,2013年耿彦波却被调往太原市任市委副书记。
大同市民收到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拉着写满“不让走”话语的横幅,甚至还有很多人下跪,期待能挽留耿彦波。
也正是那个时候,市民才意识到他们是真的离不开耿彦波。
但随着耿彦波的离开,以及当初的大拆大建,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2013年他的突然调离,导致71个在建工程停工,直到2019年才开始继续建设。
同时,欠款巨大,2016年大同市政府债务高达287亿,相当于3年的财政收入。
学者阮仪三也批评耿彦波,认为其拆除了真的历史文化遗迹,建造了假的古董。
虽然耿彦波对大同的改造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
是他将那个濒死的城市,又恢复了勃勃的生机,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
而他的所有作为,大同市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也是不会忘记的。
-END-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大同古城拆真建假被亮“黄牌”,耿彦波旧账难平》
2.识城记《大同造城记》
3.北青深一度《耿彦波隐退之后,大同古城遭遇最严厉官方批评 | 深度报道》
作者:九思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