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关于教育博主张雪峰呼吁“战争捐款”的言论,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人熟悉他,是因为他经常发视频指导考研择校、分享学习经验,算是教育圈里的网红老师。可这回,他突然话题一转,开始高调主张大家为“可能发生的战争”捐款,语气那叫一个激昂澎湃。
但问题是,现实中,好多普通人正为医药费、学费、找工作发愁,身边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不禁让人纳闷:眼前的生活难题还没解决,怎么就先操心起远在天边的“战争”了?这到底是真的忧国忧民,还是另一种吸引流量的方式?
说起张雪峰,不少人是因为考研指导关注他的。他语言风趣、实话实说,确实帮过一些学生厘清方向。可时间一长,也有人发现,他的一些言行并不像表面那么“正能量”。比如,有媒体爆料,跟了他好几年的员工想在节目上申请涨点工资,却被他直接怼了回去:“不想干可以走”。这话听着挺心寒的——一边喊着大爱,一边却对身边人的困难视而不见。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最近还联合一些网络大V,比如“烧伤超人阿宝”、教授郑强等等,频频发表“应该打一仗”这类言论。说得轻松,好像战争是游戏似的。但他们可能忘了,真打起仗来,最苦的是老百姓。普通人要面对的是流离失所、失去亲人,而这些“专家”呢?有人扒出张雪峰早就把女儿送去国外留学了。合着他们喊得响,退路也早就留好了?
这让我想起葛优演过的一个电影片段:记者问他,“如果你有一头牛,愿意捐吗?”葛优爽快地说“愿意!”;记者再问,“那有一辆车呢?”他却摇头了——因为他是真有一辆车。你看,嘴上说说容易,真轮到自己的利益,态度就不一样了。
其实咱们普通人不是不关心大事,但更希望的是有人能实实在在帮大家解决眼下的困难。比如公司按劳动法发加班费、给学生资助学费、给山区学校装台空调……这些事看着小,却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可惜有些人,宁可把力气花在喊口号上,因为煽动情绪,比真金白银地付出简单多了。
说到底,“战争捐款”更像是一门生意。通过制造焦虑、吸引眼球,最终赚取流量和打赏。可普通人一旦轻信,可能就像那些买了恒大期房的人,等梦醒了,才发现自己成了别人剧本里的配角。
说实话,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喊几句口号容易,但能脚踏实地帮身边的人,才是真的“功德无量”。
如果我们认同某种价值观,不如先从自己做起:给员工多发一点工资,对学生多一份耐心,给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这些微小却真实的行动,远比在网络上空谈“战争与牺牲”更有意义。
这个世界从来不少“口头英雄”,缺的是那些沉默做事、真心关怀的人。别忘了,改变世界,不一定需要宏大叙事,却一定需要实实在在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