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圈最近炸开了锅!
第13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在无锡落幕,主题是“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
1130多家企业,横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都来参加了。
但热闹背后,大佬们却在反思一个问题:内卷,真的能卷出未来吗?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直接点名,现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内卷成麻花了,足足15种形态。
有的搞“拿来主义”,直接拆竞争对手的设备,搞反向工程;有的不尊重知识产权,随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更狠的是,用高薪挖人,把行业的人力资源搅得一团乱麻。
最要命的是,有些芯片厂自己也开始搞设备研发,这在尹志尧看来,简直就是不公平竞争,而且历史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NEC、2000年的英特尔,都试过,结果都失败了。
无锡高新区也发话了,说要重点支持产业链的企业们一起玩,别单打独斗。
又是给补贴,又是解决住房问题,目的就是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健也觉得,得把“材料—装备—工艺—软件”这几个环节打通,一块儿攻关才行。
卓胜微的陈鑫说,想搞好生态,就得抓住客户的痛点,用稳定的品质、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和客户建立铁关系,还得搭建本土化的供应链才行。
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智轶提到,咱们的封测产业已经从“跟跑”变“并跑”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些企业,在全球都排得上号。
封装设备和材料的关键难题也在不断突破,这都离不开大家“抱团攻坚”。
肖智轶还强调,封测创新的本质是“场景驱动”,得瞄准AI、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这些高端领域,突破Chiplet、异构集成这些前沿技术。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叶甜春给出了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能达到5.2万亿元,中国大陆能占到32.7%。
他还建议,现在芯片工艺受限,不如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和架构创新,以系统封装为核心,重塑产业链。
芯盟科技的朱宏斌觉得,引领式技术创新,得建立在对行业技术的深刻理解上,还得有坚定的意志、充足的人才储备和严格的风险把控。
清华大学的胡杨则呼吁,要构建新型算力芯片架构,还得重构产业链,大家一起抱团。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很大,鼓励产业链合作,保障供应链安全。
评论区里,网友们也吵翻了天。
有人觉得尹志尧说得对,内卷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最后谁也捞不着好。
但也有人觉得,竞争才能进步,没有压力哪有动力?
还有人担心,不搞垂直整合,会不会受制于人?
从这次展会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大佬们都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得讲究协同作战,才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与其在内部卷生卷死,不如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
未来,半导体行业会走向何方,咱们拭目以待。
可能就像网友说的,要合作,但也不能完全放弃竞争,毕竟,鲶鱼效应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