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日子,吹着空调吃水果,还有专人给捏肩,这待遇比我家还舒服!”河南某养老院的王大爷边笑边感慨。最近,一段足疗技师进养老院免费为老人按摩的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也有人打趣:“以后咱老了,是不是也能享受这‘神仙生活’?”
镜头一转,大妈们小声嘀咕:“怎么都去伺候大爷啦?我们就没人疼?”技师憨笑回应:“下次一定多安排点人手,谁都不能落下!”场面一度欢乐又有点尴尬。
这一幕说起来简单,其实背后暗藏不少门道。先不说足疗店拉横幅拍照、组团进场,这阵仗怎么看都有点营销意味。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活动确实让不少老人乐开了花——服务贴心、体验新鲜,还顺带刷了一波存在感。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适老化”服务需求激增,各类康养机构纷纷探索多元互动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以前大家提起养老院,总觉得是“儿女不孝”的无奈选择,现在风向变了。不少年轻人反倒把高端养老当成理想归宿:吃喝不用愁、娱乐活动丰富,还能结交朋友,比天天在家孤独强太多。这种观念变化,其实也是社会对“银发经济”重新审视的结果。
但网友们也没闲着,有人直接戳破:“免费只是噱头,看上的是大爷们的钱包吧?”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分析,目前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已达每月3500元(民政部白皮书数据),而高端康养机构入住率逐年攀升,相关产业链利润空间巨大。“无利不起早”,企业借公益做口碑,再用体验锁定客户,说白了就是精明布局。这招到底算善意还是套路?
其实站在行业角度来看,这样的创新尝试未必全是坏事。一方面,让老人们享受到专业护理和情感陪伴;另一方面,也推动整个适老化市场不断升级。有意思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适老改造补贴申领人数同比增长22%,越来越多家庭主动改善居住环境,让父母晚年更舒心。
再举个身边例子:78岁的李伯去年刚搬进社区康养中心,本来对陌生环境有些抵触,可自从每周都有志愿者组织唱歌、棋牌和健康讲座,他整个人都精神许多。“以前觉得自己被遗忘,现在每天都像过节。”李伯的话很朴素,却道出了很多长者内心真实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料,更需要心理上的慰藉和社交互动。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打着关怀旗号实际却只想赚快钱的现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欺诈方式诱导或强制消费。因此,无论企业如何创新,都必须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把老人真正当作家里长辈来尊重,而不是单纯的数据或利润来源。
回到视频里的热闹场景,不难发现如今的养老院已经远非过去那种冷清模样。水果盘、小板凳、按摩椅……这些细节正悄悄改变着中国式晚年的底色。如果说曾经大家害怕孤独与被动,如今则更多期待丰富、有趣、有温度的新生活。而这样的转变,不正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慢慢学会理解并拥抱“优雅变老”吗?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将来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住进这样充满活力的养老院,你会担忧所谓套路营销,还是更希望享受这种贴心服务?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关联百科词条: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