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的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是2025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政策风向标之一。吴清在会上明确:“当前市场回稳向好的态势必须全力巩固。” 这一表述直接回应了前一日A股的短暂调整。
会议提出两大核心抓手:一是健全稳市机制,要求加强市场监测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尤其强调“预期引导”的重要性。这意味着监管层将通过更透明的政策沟通,避免市场因短期波动陷入恐慌。
二是强化政策协同。今年以来,证监会联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委,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组合拳落地,累计为市场注入超5000亿增量资金。央行1月提供的550亿元“互换便利”工具已全部用于增持股票,成为托底关键力量。
本次会议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具体部署:
科创板改革举措加速落地。证监会将推动更多未盈利科技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并尽快推出“示范性案例”。2024年科创板企业IPO募资额已占全市场的32%,成为硬科技融资主阵地。
创业板一揽子深化措施。包括优化IPO审核流程、放宽再融资限制,并试点“快速注册制”,股票ETF产品注册时间从30天压缩至5个工作日。此举旨在激活中小创新企业融资活力。
债券与期货创新。证监会明确将推出更多科创债、绿色债品种,并探索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2024年交易所债券融资规模达1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
资金是市场的血液。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并给出三条路径: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两批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第一批500亿、第二批1120亿),第三批600亿将于近期落地,总额达2220亿元。同时,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下调10%,直接释放险资入市空间。
2025年起,基金销售费率将进一步下降,预计每年为基民节省450亿成本。此外,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杜绝基金经理追涨杀跌。
针对创投行业募资难问题,央行创设“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债券。
没有好公司,就没有健康市场。会议聚焦两大动作:2024年证监会办理案件739件,罚没金额同比翻倍,55家问题公司退市。此次会议再提“加快推进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并强化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刑事追责。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并购六条”配套措施,简化审核流程、放宽定价机制。2024年A股披露并购重组2131单,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7月13日,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接连被“双开”,两人均涉及“政商旋转门腐败”及操纵拟上市公司股权。
此次会议将反腐败列为重点任务:支持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专项治理”,并建立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2024年,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从10%提至33%,从源头堵住IPO寻租空间。
针对市场最担忧的债务风险,证监会划定三条防线:通过“白名单”机制,商业银行已为房企投放5.6万亿贷款,支持1400万套住房交付。
协调地方政府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严控新增隐性债务。打击以“量化交易”“场外配资”为名的非法证券活动,2024年取缔非法私募机构超120家。
为吸引外资,证监会将优化QFII制度,完善沪深股通机制。截至2024年底,866家QFII持有A股3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达9.7%。同时,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的通道将进一步拓宽。